2005年以来,吉林省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加强监督检查,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有力地推动了政府系统廉政勤政建设。
创新体制机制,下放审批权力。2005年,吉林省委、省政府分两批向县(市)下放经济社会管理审批权876项,占省直部门经济社会管理审批权的60%,省直部门仅保留行政审批权588项。省纪委监察厅、省政府法制办、省政府督查室、省政府软环境办公室,多次组织督促检查,认真解决搂权不放、放权迟缓等问题,确保审批权顺利交接,正确行使。
改革审批模式,实行“阳光政务”。今年4月,省政府全面推行行政审批权相对集中改革,实行“一门受理、并联审批、统一收费、限时办结”的行政审批模式。省政府具有行政审批权的45个部门中,有39个部门和中直3个部门共587项审批项目进入大厅,进厅项目占总数的87.2%。各部门设立了行政审批办公室,在省政务大厅挂牌办公,将过去分散在各职能处室和下属单位的行政审批事项集中起来,由行政审批办公室统一受理和承办,解决“前店后厂”问题。
抓软环境建设,规范管理服务。省、市(州)和县(市)区都成立了纪检监察机关牵头的工作机构,对省委、省政府进一步改善企业发展环境“十不准”落实情况实施了专项检查;对省直机关行政审批、行政事业性收费、权力下放和政务公开四项工作开展了集中检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纠正;组织开展了民主评议软环境工作,组织“万户企业评政府(行业)”活动,根据评议结果排出名次,在全省通报;采取明察暗访、受理投诉举报等方式,查处了一大批涉软案件。去年以来,全省共立案查处破坏软环境案件194件,给予纪律处分139人,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3人。
开展审批评估,认真办理投诉。今年初,由省纪委监察厅牵头,省政务公开协调办、法制办、软环境办等单位组成检查组,对省政府政务大厅各窗口单位行政审批情况进行检查评估,评估结果在政务大厅公布。对存在问题的部门,进行评估结果反馈,限期纠正。省监察厅驻政务大厅监察室认真受理投诉,及时调查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随时公布调查处理情况。
加强监督检查,解决突出问题。去年下半年,省纪委监察厅会同省卫生厅,选择37家医院,开展了专项执法监察,解决和纠正无执业资格人员非法执业、乱收费、开单提成、收受回扣等问题。对存在问题的医院分别下达了执法监察意见书,要求限期整改。同时,实行了严格的责任追究,37家医院共处理206人,其中给予党政纪处分81人,给予罚款、免职、停止执业、降职、降级等处理125人。去年下半年,省纪委监察厅、省财政厅、省审计厅组成检查组,对全省各级执法部门罚没和扣押财物管理情况进行了专项执法监察,对检查中发现的一些执法部门行政“乱作为”、截留挪用罚没收入、擅自处置罚没扣押财物、处罚决定不执行等问题进行了严肃处理。全省共发现和纠正违法违纪违规问题3000余件,收缴违法违纪违规资金1.1亿元、车辆80余台,给予党政纪处分32人,移送司法机关3人。(董亮蒋金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