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十五”期间我国船舶工业取得六方面主要成就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6年09月06日   来源:国防科工委网站

    “十五”以来,我国船舶工业抓住世界船市兴旺的有利时机,克服钢材涨价、汇率变动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产业规模和水平都跃上了一个新台阶。突出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造船总量增长两倍,手持订单翻了两番。2005年我国造船产量达到1212万吨,比2000年增长了2.5倍;新接订单首次超过日本;年底手持船舶订单近4000万吨,比2000年翻了两番以上。

    (二)市场份额迅速扩大,竞争地位显著提升。2005年我国造船产量占世界份额(以修正总吨计)从2000年的6%提高到20%,目前我国散货船、集装箱船市场占有率已跃居世界第二,油船位列世界第三。

    (三)船型开发取得突破,产品结构优化升级。自主开发的VLCC接单量占我国手持订单量的20%以上,好望角型散货船国际市场占有率超过40%,集装箱船形成了从几百箱到近万箱级系列。突破了30万吨FPSO核心技术,攻克了14.7万m3LNG船建造技术,进入世界造船尖端产品领域。

    (四)造船效率大幅提高,经济效益明显改善。外高桥船厂、大连船舶重工、沪东中华等骨干船厂主要船型建造周期已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五年来全行业综合效益指数提高了56点,造船、配套企业盈利水平成倍提高。

    (五)船用设备发展提速,配套基地初具规模。实现了VLCC主机、低速机曲轴、大型锚绞机及螺旋桨等关键设备的完全自主生产。湖北、重庆、上海、江苏等地船舶配套生产基地呈现良好发展势头。主流船型本土化装船率有所提高,其中散货船已超过65%。

    (六)造船能力快速提升,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十五”期间,建成并投产5座30万吨级船坞和4座10-20万吨级船坞(台),使我国造船能力从2000年500万吨提高到1200万吨以上。截止2005年底,全国规模以上造船企业370家,其中前五名造船企业造船产量总和占总产量的59%。

     国防科工委提出“十一五”末我国造船产量占世界份额将达到25%以上 

    日前,国防科工委印发了《国防科技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十一五期间,我国将大力发展民用船舶,做大做强船舶工业。建设环渤海、长江口及珠江口三大造船基地,提高产业集群度,“十一五”末造船产量占世界市场份额达到25%以上。

    同时,《规划纲要》还提出,主力船型将实现标准化、品牌化,具备自主设计高新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的能力。要突破大功率船用主机等配套产品产能不足、自主开发能力不强的瓶颈,使主力船型本土化配套设备装船率达到60%以上。要加快推进建立现代造船模式,提高造船效率、效益。

 
 
 相关链接
· "鑫诺二号"大型通信广播卫星通过国防科工委鉴定
· 国防科工委召开落实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会议
· 国防科工委开展安全生产检查确保下半年任务完成
· 国防科工委有关负责人谈民用爆炸物安全管理条例
· 国防科工委颁布三项配套规章配合民爆新条例实施
· 国防科工委政府网站建设情况点评会在北京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