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中央气象台的消息:4至7日,前期重旱的重庆、四川等地出现久旱后第一场强降水,川渝高温天气结束、大部重旱区旱情缓解。为开展晚秋作物的播栽、育苗等灾后恢复性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因降水分布不均,四川盆地仍有分散性旱区。
今明两天,受较强冷空气和西南暖湿气流的共同影响,黄淮西部、汉水流域、四川盆地东部和南部、川西高原南部、重庆、湖南北部和西部、贵州、广西北部、云南等地将有中到大雨,其中重庆中东部、贵州东北部、湖南西北部、川西高原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暴雨(图2),局部地区可能有大暴雨,并有短时雷雨大风或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四川南部和东北部以及重庆中北部地区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另外,华北北部的部分地区、东北地区中西部有中到大雨。9日,上述地区的降水将明显减弱。
此次降雨过程为川渝重旱区久旱后的第二场强降雨,将使川渝地区的旱情得到进一步缓解,但久旱之后,土质疏松,水利设施都遭不同程度的损坏,蓄水能力下降,易发生渗漏和塌陷。需特别注意在抗旱蓄水的同时,加强防范局地洪涝和山地灾害发生。
目前,一股较强冷空气的前锋已移到内蒙古境内,并将继续向东南方向移动影响我国中东部地区。预计:7~9日,受较强冷空气影响,内蒙古、宁夏、陕西、辽宁等地的部分地区降温幅度可达10~12℃,西北地区东北部、华北北部、东北大部将出现早霜冻;江淮、江南中北部等地大部地区日平均气温将降至20℃以下,南方晚稻种植区进入孕穗、开花期,正面临“寒露风”的威胁。建议采用以水调温、调湿,及时喷施根外肥和生长激素,改善稻株的营养条件,提高作物光合强度和抗寒能力等综合措施,减轻“寒露风”的危害。
10日以后,冷空气影响基本结束,全国大部地区气温将逐渐回升。(中国气象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