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是我国防震减灾工作总结“十五”工作成效,展望“十一五”事业发展的关键一年,也是我国全面实施标准战略,实现标准化工作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全国标准化工作的大力推动和防震减灾工作对标准化急迫需求的拉动下,地震标准化工作迎来了一个良好的快速发展阶段。为了全面总结近一年多来的工作成效,部署今后一个时期地震标准化工作的任务,展望地震标准化工作的发展规划。中国地震局震害防御司(法规司)于2006年8月16日至19日在辽宁省丹东市组织召开了全国地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06年年会。全国地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地震局党组成员刘玉辰副局长,全国地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卢寿德司长、庄灿涛研究员、陈厚群院士,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高新技术部戴红副主任,国家标准技术审查部郑鹰研究员以及来自中国地震局及所属有关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中冶集团建筑研究总院、北京工业大学、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等单位的委员和特邀专家共38人出席了会议。
全国地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杜玮副司长主持了会议。戴红副主任向与会代表简要介绍了《国家标准化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的有关内容,并着重就今年及今后一段时间我国高新技术标准化工作的发展思路、重点任务、保障措施和2006年的工作要点作了介绍。结合防震减灾工作的特点,戴红副主任还就加强我国地震标准化工作并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她指出,地震标准化工作的在很短的时间内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要发挥我们的优势,努力推进其中的一些地震标准成为国际标准,为我国的标准化工作做出贡献。
刘玉辰主任委员向会议代表简要介绍了一年多来中国地震局的主要工作部署和取得的成效,并作了题为《全面推进地震标准化工作,提高我国防震减灾社会服务水平》的工作报告。
在报告中,刘玉辰副局长先简要回顾了一年来我国标准化工作的主要进展,他指出,创新一直是这几年来我国标准化工作的主旋律,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提出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标准化工作全局,大力实施标准战略,实现标准化工作的跨越式发展:在经过五年努力之后,实现“相关联的国际标准采标率达到80%;标准制修订6000项/年;标准制定周期2年;标龄在5年以内”的目标,争取到2010年我国标准化总体水平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刘玉辰副局长强调,防震减灾事业是科技型、社会性、基础性的公益事业,防震减灾工作要坚持面向社会、面向科技、面向经济、面向市场。这“四个面向”既是我国防震减灾工作适应形势发展的新思路,也是地震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地震标准化工作要始终以为地震监测、震害防御和应急救援工作提供基础技术支撑为出发点,以创造防震减灾工作最佳技术秩序为目标,积极推进当前急需的标准制定,努力创造标准实施的良好氛围。
刘玉辰副局长也系统地总结了一年来地震标准化工作的进展。2005年,国家质检总局和国标委发布实施了中国地震局提出的《防震减灾术语 第2部分:专业术语》、《地震现场工作 第4部分:灾害直接损失评估》和《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3项国家标准,有9项地震服务标准纳入《全国服务标准化2005年—2008年发展规划》,目前,处于起草阶段的地震国家标准有18项,地震行业标准约有40多项;还相继举办了地震标准化基础知识培训班和地震标准化技术培训班。此外,在推动地震标准领域的国际合作方面迈出了可喜的步伐。今年确定了以《地震现场灾情评估规范》为优先对象,推进国际标准的制定。现已开始与有关国家的相关技术机构进行沟通与交流,探讨技术合作的途径与方式,争取把我国在地震领域的领先地位,通过标准化的渠道,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地位,也为提升我国标准化工作在国际上的地位做出贡献,占领地震领域国际标准化的有利先机。最后,刘玉辰副局长还提出了今年及今后一段时期地震标准化的工作重点:一是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普及标准化基础知识,进一步增强地震系统各级领导干部和技术人员的标准意识;二是继续加大工作力度,推进地震标准化的科研工作;三是集中力量,争取在2007年完成《地震标准体系表》的修订工作;四是重点推进地震安全标准化;五是积极推进地震标准化国际合作。
会议还针对地震标准化工作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以及今后工作的重点和方向组织了讨论,通过讨论,与会委员和专家一致认为:
1、要高度重视标准的宣传贯彻工作,加大对标准实施的引导和监督工作,促进各项工作遵循标准;
2、 地震标准体系表的管理应逐步由静态向动态方向转变,实时跟踪国际动态,随时调整发展方向,抢占制高点,为在我国成立国际地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地震标准的国际化工作打下基础,以适应地震标准国际化形势的发展。
3、加强地震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尽快培养一批懂专业、懂外语、懂法律、熟悉国际规则的、年龄结构合理的标准化人才,为地震标准化事业的不断发展打下基础。
本次年会还对国家标准《水库诱发地震危险性评价》进行了审查。审查组认真听取了标准编制组就标准编制过程和主要技术内容作的陈述,对主要技术内容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对标准文本进行了逐章逐条地审查。最后审查组全体成员一致同意审查通过该标准,认为制定该标准对于推进和规范水库诱发地震危险性评价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其技术内容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建议标准编制工作组,根据审查会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对标准文本作进一步修改完善后报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