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动生态气象业务的发展,逐步建立生态气象监测、评估和预测体系,完善相应的业务服务系统,9月14日,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中心在京组织召开生态气象高级研讨会,研讨会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泽椿主持。中国气象局局长秦大河院士,副局长郑国光研究员,党组成员、人事教育司司长沈晓农,以及十余位相关院士、专家畅所欲言,围绕“生态气象业务的发展问题”进行研讨和交流,探讨生态气象业务与林业、环保、农业以及科学院等有关生态环境监测研究的合作和互补,使生态气象业务更好地适应国家的需求。
中国气象局在业务技术体制改革方案中提出建设8条气象业务轨道的规划,其中生态与农业气象业务轨道中的生态业务改革的重点是,建立以卫星遥感为主、地面监测为辅的典型生态系统监测体系,建立和完善国家、省级典型生态系统的和气象预测和评估业务体系。研讨会上,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刘世荣研究员介绍了林业生态系统观测网络研究的有关情况,国家气象中心特聘专家延晓冬研究员阐述了对生态气象业务建设的认识。
通过研讨,与会院士、专家纷纷对中国气象局大力开展生态气象研究给予高度的评价,围绕生态气象业务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研讨,并纷纷表达了加强合作的愿望。中国气象局局长秦大河院士认为,生态与农业气象业务轨道的建设不能急于求成,业务服务产品要成熟一项、推出一项,并通过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后的天气预报节目对外进行发布。此外,要加强与兄弟部门的合作,转变工作思路,增加科技内涵,将生态与农业气象业务轨道的建设打造成研究型、开放式业务的典范。中国气象局副局长郑国光研究员说,在这项工作中,要开拓思路,深入研讨,进一步提高科技内涵;通过与相关单位的大力合作,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促进生态与农业气象业务的发展。甘肃草原生态研究所任继周院士、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蒋有绪院士、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任阵海院士、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所长刘纪远研究员、北京环境科学研究院卞有生研究员、北京农业大学苏福庆教授也对生态气象业务的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中国气象报 记者林琳 通讯员陈卫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