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地方政务
 
陕西省公布2005年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考核结果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6年09月20日   来源:陕西日报

    9月19日,陕西省统计局公布的陕西2005年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考核结果显示:2005年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实现了新的突破,财政收入和农民收入同步增长。

  2005年,全省共纳入考核93个县(市、区),行政区划面积20.27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98.6%;总人口3103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83.4%;实现生产总值2215.6亿元,占全省经济总量的60.3%,比上年提高了6.3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7157元,比上年增加2123元,相当于全省人均生产总值的72.3%,提高了7.4个百分点。最高的延川县,人均达到43477元,最低的子洲县为1713元。人均生产总值超过5000元的县域52个,增加17个,超过1万元的14个,增加7个;地方财政收入79.95亿元,占全省的29%,下降4.5个百分点。

    2005年93个考核县域生产总值平均23.8亿元,比上年提高7.1亿元。生产总值完成最高的宝塔区为123.94亿元,最低的佛坪县为1.25亿元。生产总值超过15亿元的县域50个,比上年增加11个;超过25亿元的县域30个,增加5个;超过40亿元的县域17个,增加9个;超过50亿元的11个,增加7个;宝塔区和靖边县实现了陕西县域生产总值过百亿的零突破。

    93个县县域地方财政收入平均为0.86亿元,比上年有所提高。最高的是志丹县为7.66亿元,最低的为佛坪县0.0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低于1000万元的县域10个,比上年增加2个;超过5000万元的县域34个,减少10个;超过1亿元的县域22个,增加2个。93个县县域农民人均纯收入2031元,增加182元,比上年增长9.8%。最高的长安区3331元,最低的佛坪县122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2000元的县域33个,增加6个;超过2500元的11个,增加5个;低于1500元的县19个,减少10个。

    陕北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成效显著。在2005年“陕西省经济社会发展十佳县”中,陕北入围6个,比上年增加2个,而关中入围县域由5个减少至3个;陕南入围1个,与上年持平。按照关中、陕北、陕南三大区域县域经济总量平均规模排序,依次为陕北27.6亿元、关中26.7亿元、陕南16.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关中、陕北、陕南分别占全省县域总量的27.7%、60%和12.3%,平均规模依次为陕北1.91亿元、关中0.55亿元、陕南0.35亿元,县域地方财政收入前10名中9个县在陕北。

    2005年度“陕西省经济社会发展十佳县”的排头兵作用进一步显现。2005年综合考评前10名的县(市、区)依次是:神木县、宝塔区、长安区、靖边县、吴起县、临潼区、志丹县、榆阳区、汉台区、陈仓区。与2004年综合考评结果相比,韩城市、户县从前10位退出,其中:韩城市由第6位退居第11位,户县由第8位退居第13位,均后退5位。吴起县和榆阳区晋升前10位。其中:吴起县由16位晋升到第5位,位次提升了11位,榆阳区由11位晋升到第8位,位次提升了3位。2005年度“十佳县”除神木县、宝塔区、长安区保持前3位没有变化外,其他县(市、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靖边县由第5位前移到第4位,临潼区由第4位退至第6位,志丹县由第10位前移至第7位,汉台区由第7位退至第9位,陈仓区由第9位退至第10位。(通讯员 张蕾 记者 苏辉)
 
 
 相关链接
· 2005年度全国十强县评选结果揭晓 江苏省独占7席
· 回良玉:加快发展和壮大县域经济 促进新农村建设
· 积极推进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
· 破解“三农问题”是发展县域经济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