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宝丰县前营乡翟庄村村民王跃峰最近逢人就夸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好。原来,他治疗心脏病所花去的费用不仅得到了大幅减免,而且县新农合经办人员还给他送来了近万元的报销款。据了解,今年1~8月,河南65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共有1047万人次像王跃峰这样享受到合作医疗补偿,其中101.88万人次享受大额(住院)补偿,达到封顶线1万元补偿的有2181人。
发展农村卫生,保障农民健康,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目前,河南省65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共覆盖4000.03万农民,占全省农村人口总数的59%,其中有3238.33万农民参合,平均参合率80.96%。为了使参合农民充分受益,河南省初步探索形成了“乡院村所加医保”的农村卫生服务模式。
“十一五”期间,河南将实施“11113”工程,即改造建设100所县医院、100所县妇幼保健院、100所县中医院、1000所乡镇卫生院、3万个村卫生所,保证开展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所需的基础设施和条件,使农民基本实现“小病不出村、一般疾病不出乡、大病基本不出县”。今年,河南筹措资金4亿元,再安排改造800所乡镇卫生院,基本把全省2000余所乡镇卫生院全部改造一遍;同时还启动了村卫生所建设试点,安排500余万元在11个县(市)建设1020个村卫生所。许多地方的村卫生所已经成为当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标志性建筑。
河南各新农合试点县对参合农民的报销封顶线全部提高到1万元,对在乡级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实行“零起付线”,一些地方还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单病种实行最高限价管理,进一步降低参合农民的医疗费用支出。同时,全面实行“一卡通”就诊制度,参合农民在县域内自主选择定点医疗机构,还可以到指定的全省范围内的202家城市医疗机构就医,在外地务工的参合农民也可按照规定回乡报销。
武陟县乔庙乡的张建芬,因患结肠癌先后4次住院,共花费29000多元,报销了1万元,其中在省肿瘤医院治疗时就报销了5600多元。她激动地对记者说:“俺们农民看病也能报销,而且乡里村里看病很方便,条件好、服务好,过去想都不敢想。啥叫民心工程?这就是民心工程。”(记者苑海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