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地方政务
 
福建统计局副局长陈志强:福建节能降耗任重道远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6年10月09日   来源:福建日报

    在不久前召开的全国节能工作会议上,国家发改委将“十一五”规划中20%的降耗指标分解到各省和相关企业,其中下达给福建省的降耗幅度为16%,按福建省2005年的能源消费总量6157万吨标准煤,相应的2010年能源消耗总量应控制在8000多万吨标准煤以内。尽管福建省在“十一五”期间的降耗任务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综合分析各方面的实际情况,福建省节能降耗的任务十分艰巨,形势十分严峻。为了让读者进一步了解福建省发展循环经济、节能降耗面临的任务、形势以及存在的潜力,记者专访了福建省统计局副局长陈志强。陈副局长就福建省经济发展面临的能源问题做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多有令人警醒之处。

    【任务】2010年福建省能源消耗总量将接近1亿吨标准煤,超出应控制的能源消耗总量数1500多万吨

    陈志强认为,经济持续增长与居民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对能源消耗需求的日益迫切,是福建省能源面临的首要问题。从反映能源消费量增长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来看,近几年呈逐年快速走高的趋势,从2000年的0.67逐年走高至2004年的1.13和2005年的1.12。说明福建省经济的发展对能源的直接需求越来越大,依赖性越来越强。预计到2010年,福建省地区生产总值将超千亿元,按照目前的能源平均消耗水平,在产业结构不变的情况下,2010年福建省的能源消耗总量将接近1亿吨标准煤,超出应控制的能源消耗总量数1500多万吨。

    居民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是带动能源消耗加快增长的重要因素。2005年居民生活消费能源699.47万吨标准煤,“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9.2%,高于福建省能源消费总量年均增长17.8%的增速。近几年,大量私人小汽车、大功率家用电器等进入居民家庭,液化气等燃料在居民生活中广泛使用。2005年全省民用汽车拥有量已达74.26万辆,比2000年增长1.3倍,净增汽车42.13万辆;家用电器和音像制品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3.1倍,通讯器材类零售额则比上年增长10.6倍。

    产业结构调整特别是工业重工业化日益明显,对能源消耗的需求提出新的要求。长期以来,福建省产业结构中轻工业、第三产业的比重较大,是能源消耗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主要原因。“十五”期间,福建省工业重工业化特征日益明显,高耗能行业增长较快。规模以上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造纸及纸制品业、纺织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以上均为我省能源消费主要集中工业行业)的增加值年平均增长分别达到17.2%、18.1%、18.2%、33.5%、36.8%、38.5%,均超过同期全部工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长13.8%的水平。

    福建省要在“十一五”期间壮大三大主导产业,提升有竞争优势的传统产业,其中石化、机械、建材、冶金均属高耗能产业。以石油化工产业为例,该产业2005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万元能耗为2.04吨标煤,超过全省万元GDP能耗一倍多。如果2010年石油化工产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至558.21亿元,年均增长18%(福建省“十一五”规划),在产业单耗水平不变的情况下,仅此一项福建省能源消耗总量将净增345.63万吨标准煤。

    “十一五”期间福建省将建设以福州、厦门、泉州三大中心城市为核心,以区域中心城市为骨干,以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为基础的海峡西岸城市群,到2010年,全省形成人口规模20万-50万人的中等城市7个以上,有100个以上的中心镇人口规模达到3万人以上。城市建设的任务很重。有关专家指出,家园建设期的能耗相对较高,这已为世界各国的发展实践所证实。

    【形势】“十一五”期间福建省能源60%以上需要从省(国)外引进

    陈志强说,未来5年,福建省能源面临的形势主要在两个方面:

    一是快车转向难度很大。

    福建省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历年能源消耗环比增长速度分别为11.0%、10.2%、13.5%、13.3%、13.0%,均超过或持平于同期GDP增长8.7%、10.2%、11.5%、11.8%、11.6%的水平。万元GDP能耗逐年走高。按照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经济和社会发展对能源消耗的客观需求,要使这种势头产生逆转其难度可想而知。

    二是能源对外依赖的程度越来越高。

    福建省的一次能源主要是原煤和水电,而煤的储量有限。据《福建省“十一五”和2015年能源需求发展研究报告》,截至1999年底,煤炭累计探明储量为13.74亿吨,保有储量为11.47亿吨。在保有储量中,已建井利用的占63.61%,其中精查、详查终、普查终的已建井利用的占86%。水电的开发利用已达80%。2005年福建省能源消费对省外依存度高达62.5%,而“十一五”期间能源60%以上需要从省(国)外引进的格局不会改变。

    【潜力】主要耗能产品的单耗水平高于全国,挖掘的空间大

    陈志强认为,福建省的情况从主要耗能产品单耗情况看,除供电标煤耗和三钢吨钢综合能耗比全国平均水平先进外,主要耗能产品如合成氨、水泥、机制纸及纸板、烧碱、电石等单耗以及主要用能设备效率均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形成了综合能耗低、而单耗高的不协调现象。这同时也为福建省的节能降耗腾出了充裕的空间。以石化产业为例,万元增加值能源消耗如能降低1吨标准煤,按照“十一五”规划的增速计算,仅此一项就可节省能源314.19万吨标准煤,占“十一五”第二产业所需节能量的26.2%。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LNG项目的正式落地,将会推动福建走上经济发展的快班车。它不仅解决福建的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而且在很大程度上,LNG这样的清洁能源对国际大企业相当有吸引力,价廉质优的清洁能源将会使他们省去一大笔的治污费,从而降低生产成本。福建宁德核电一期前期工程上月初已由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开工。该电站是福建省第一个正式开展前期工程的核电站。福清核电选址也已上报待批,今后核电厂的建成将真正缓解我省能源紧张状态。目前潜在的丰富风能、太阳能资源、垃圾能源也应大力开发利用。

    【对策】落实节能目标责任,依法实施节能监管

    陈志强说,“十一五”期末,福建省单位GDP能耗要实现下降16%的目标,虽然存在较多困难和压力,但同时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节能降耗的重要性,认真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积极采取各种有效降耗措施:

    1.落实节能目标责任制。目前省经贸委正会同省发改委、统计局制订福建省“十一五”万元GDP能耗降低指标分解方案;同时定期实施能耗指标公报制度,把节能降耗指标完成情况作为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和监测的重要内容,把节能考核列入地方领导业绩考核之中。

    2.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大力发展低耗能的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调整优化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比重,积极发展太阳能、风电、地热和沼气利用,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促进能源利用向高效化、清洁化方向发展。

    3.法规建设,依法实施节能监管。认真贯彻落实《节约能源法》,结合福建省实际,尽快出台《福建省能源管理条例》,加快制定重点企业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限额等标准规范,加大执法监督检查的力度,逐步将节能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

    4.加大力度,实施节能技改,对节能创新研究实行激励政策。今年福建省安排2000万元节能专项资金,对重点节能改造和建设项目给予支持或补助,引导企业和其他社会资金向节能领域投资。积极采取措施,推进节能技术改造工作。研究制定财政、税务等激励政策,充分运用价格调节机制,促进节能工作开展。

    5.加强能源统计、计量,做好节能基础工作。健全能源消费统计和能源利用状况分析制度,加强能源统计力量,规范企业报表,建立健全原始记录和统计台账。加强能源计量管理,引导企业建立和完善计量检测体系。督促重点用能单位设立能源管理岗位,做好能源管理人员备案工作。(记者 郑光生)

 
 
 相关链接
· 上海市分解节能降耗目标 宝钢等企业签订责任书
· “十一五”期间广西将实施工业节能降耗九大工程
· 南宁一些单位尝试利用空调余热和地热来节能降耗
·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所属企业层层落实节能降耗责任
· 西安把节能降耗指标作为约束指标建立能耗公报制
· 山东实施“三百工程”依靠科技进步推进节能降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