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地方政务
 
天津解决看病难看病贵有新招"小机构"担当大角色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6年10月27日   来源:天津日报

  小病在社区、大病上医院,近在居民家门口的社区卫生服务正成为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突破口。通过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使广大居民享受到质量优良的公益性医疗卫生服务,保证常见病、多发病在社区得到有效和费用低廉的治疗。在这一思路指导下,10月16日本市出台《关于进一步发展社区卫生服务 的决定》,明确了社区卫生服务核心内涵:

  ■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作为有效解决居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举措,为居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

  ■社区卫生服务具有公益性质,不以营利为目的。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政府按照统一标准实施购买。

  ■完善医保定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起付线、报销比例等政策,放宽社区医保用药和诊疗服务范围,放宽家庭病床开设条件。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逐步承担大中型医院的一般门诊、康复和护理等服务。

  社区卫生与大医院到底有哪些不同?这是很多市民关注的问题。对此市卫生局局长张愈介绍说,社区卫生服务是城市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的基础,突出强调的是公益性和可及性。优化卫生服务结构,方便群众就医,减轻费用负担,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是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立足点。

  就医方便还要价廉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办在居民的家门口,群众就医非常方便,而且不以营利为目的,看病的费用比大医院要低。社区卫生服务强调的是主动服务,上门服务,而不是等病人上门。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社区卫生服务是为社区全体居民提供综合性连续性服务。除了基本医疗

以外,还包括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对居民来说,从出生到临终,全程都提供服务。人生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健康问题,社区都要提供服务。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还突出体现在公共卫生服务方面。目前,本市有18项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由政府出资购买,市民可以无偿享有。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也是医疗机构,如果从治病方面来理解,首先是治小病,即多发病、常见病。因而称之为“小病在社区,大病在医院,康复回社区”。第二是治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这些病已在大医院诊断明确,没必要总到大医院去看,在社区完全可以解决治疗和管理问题。第三是预防疾病。通过防病和保健知识的宣传,让社区居民少生病,不生病。

  为保障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确保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投入,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本市将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试点,即实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疗收入、药品收入全部上缴,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支出按照实际成本进行核拨,以杜绝增加群众就医负担的行为。  

  大部分二级医院将转型

  张愈说,优先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要立足于优化整合、有效利用现有卫生资源,科学有效地调整综合性二级医院,进一步实施本市城区“抓两头,调整中间”的医疗卫生资源调整思路。一是,将医疗服务辐射地区范围较大、具有代表性的,起到当地医疗技术龙头作用的二级综合性医院规划建设为区域性医疗分中心,待软硬件符合三级医院标准后,晋升为三级医院;二是,将具有医疗技术特色的二级综合性医院或部分企事业医院改制为老年护理院、老年病院、家庭护理服务中心、康复中心等其他延伸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作为社区基本医疗服务的补充;三是,大部分的区属二级综合性医院要进行结构和功能调整,发挥二级医院技术力量和设备上的优势,下沉充实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承担社区卫生服务任务,使城市优质卫生服务资源进一步向社区转移。

  要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预防保健机构、大医院合理的分工协作关系,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适宜社区开展的公共卫生服务交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预防保健机构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实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大医院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建立全科医生和专科医生的密切联系和绿色通道,实行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制度,努力构建新型两级城市卫生服务体系,使社区居民得到高质量、低费用、综合连续的卫生服务。

  医院一般门诊逐步下沉社区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具有公益性质,不以营利为目的,明确了社区卫生服务的性质和功能定位,进一步夯实社区卫生服务作为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双重网底作用。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包括健康教育、传染病防治、慢性非

传染性疾病防治、精神卫生、妇女保健、儿童保健、老年保健、康复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项目。社区基本医疗服务主要为居民提供一般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护理和诊断明确的慢性病治疗;家庭出诊、家庭护理和家庭病床等家庭医疗服务;转诊服务;康复医疗服务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实施困难群众基本医疗救助的首诊定点机构,对救助对象实行医疗服务减免优惠措施,对其无法诊治的患者及时转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保证公共卫生服务的基础上,着力于提高基本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当好居民健康问题的“守门人”。

  张愈说,随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技术能力的提高和设施条件的改善,大医院要逐步减少一般常见病的门诊服务,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逐步承担大医院的一般门诊、康复和护理等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拓展服务领域,以社区、家庭和居民为服务对象,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等为服务重点,以主动服务、上门服务为主,提供综合性、连续性的责任制健康管理与服务,在社区普及中医药和慢性病社区防治等适宜技术,并根据居民实际需要,提供多样化、方便化和家庭化的延伸性服务,满足社区居民的健康服务需求。  

  社区卫生提升人才水平

  到社区看病,医生的水平行不行?对于一些市民的疑问,张愈说,社区卫生人才队伍是以全科医学为主体,以中医、西医、公共卫生、护理、药学等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卫生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按每名全科医师服务5000名居民的低限标准来计算,本市城区至少需要1000名全科医师。因而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吸引和稳定社区卫生人才队伍,吸引和鼓励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到社区卫生机构服务。全市将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全科医学规范化培训制度,2008年以前,本市从事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人员将全部达到相应的岗位执业要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引进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人员或年龄在35岁以下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员,以及年龄在45岁以下具有大学本科学历并取得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有关部门将及时办理引进手续并免收各项费用;以柔性流动方式引进的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国内外人才,可办理《天津市引进人才居住证》,在职称评审、人才奖励、科技成果转化、社会保险、公积金缴存、子女入托入学、购房购车、税收方面,享受本市规定的优惠政策。

  2006年以后大中型医疗卫生机构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城市医师晋升主治(管)医师或高级资格前须到县级以下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累计服务满一年,其中,在城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累计提供服务不少于6个月,可享受与卫生支农同等待遇。建立和完善具有可持续性的大医院、预防保健机构支持社区卫生服务的长效工作机制,建立人员培养和技术交流方面的合作关系,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技术支持。同时,鼓励大医院的离退休专家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刘冬梅)

 
 
 相关链接
· 海南审计2005年度医药收费情况 看病贵原因查清
· 河南将分级组建济困医院解决群众看病贵
· 青海:藏医药有效缓解农牧民看病难和看病贵问题
· 陕西省决定用3年时间投入15亿元解决农民看病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