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地方政务
 
以现代商业重构农村流通网 4000超市进荆楚乡村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6年11月14日   来源:湖北日报

富迪的村级超市颇有“大家风范”。

    最近几天,宜昌市鸦鹊岭镇长湖村青年胡兴双特别兴奋,因为离他家不远刚开张的东方超市连锁店,让他不用为买件“品牌日用品”就跑趟宜昌了。“油盐酱醋在村里,日常用品赶大集,大件商品跑县城。”这是过去农村消费市场的状况。而超市下乡所产生的强大冲击波,使得这一切正悄悄改变。胡兴双笑言:“购物到超市,省力又放心。”

    省商务厅市场体系建设处负责同志介绍,现代商业企业的连锁超市下乡,把假冒伪劣商品挡在了门外。同时,大量农产品通过这个网络流通到城市。

    去年初,湖北省启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截至今年10月底,湖北省共确定了76个“万村千乡市场建设”工程试点县市和61家试点企业,已建起4000多家农村超市,一个全新的现代农村流通网络正在荆楚大地铺开。

带冷藏装置的生鲜柜搬进农家超市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儿。(记者 吴华清 曾遗荣 摄)

●万村千乡重构现代流通网络

    在农村,曾流行这么一句顺口溜:“油盐酱醋在村里,日常用品赶大集,大件商品跑县里。”话语中反映出农村消费的落后状况。

    长期以来,残缺不全的流通体系、传统落后的供销模式,令农村消费市场沉睡不醒。一方面,逐渐富裕起来的农民积蓄着消费需求;另一方面,假冒伪劣商品充斥乡村,“城里不要、乡下走俏”,阴暗狭窄、满是灰尘的小卖部,难以负载乡亲们日益强烈的消费愿望。

    建设新农村,重构农村流通体系势在必行。去年2月,商务部在全国启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意欲将超市开到乡镇去、开到村组去,用现代商业业态构筑农村流通网络,净化农村消费市场。

    荆楚大地上,一场重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的战役随之打响。

    超市下乡:带给农民新感觉

    宜昌市夷陵区鸦鹊岭镇长寿村村民彭定春,每天都要抱上小孙子到村里的东方超市逛逛,买点娃哈哈饮料、小饼干什么的。他说:“这里的东西正宗,给孙子吃放心。”

    这家店自从加盟东方超市,挂上“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牌匾后,面积扩大了一倍。墙壁雪白,窗明几净,还添置了漂亮的自选式货架,摆上琳琅满目的商品。“这么好的环境,逛逛都让人舒心!”彭老汉说。

    前几天,仙桃市三伏潭镇夏市村村民郑青来到村里的富迪连锁超市,买了2.5公斤大米。自从去年这家超市开业后,郑青已经习惯了这种短期消费方式。“这米够我们小两口吃几天的,吃完再来买。”今年收了夏粮后,郑青将粮食全部卖给了国家,自家吃的米到超市买,省下不少仓储费用。

    超市进村后,像彭定春和郑青一样,千千万万的农民享受到了便利、放心和实惠。去年以来,我省共确定了76个“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县市和61家试点企业,在全省建起4000多家农村超市。

    这些新建的农村超市,遵循严格的硬性标准。每家超市的面积、装潢风格、商品种类、配送率、定价、营业员着装、货架及商品摆放等都按标准执行,并逐步配备了收银机和消防器材等。

    新型超市的兴起,从根本上改变着农村的消费环境。假冒伪劣产品被挡在了超市之外,农民从“消废者”变为真正的消费者。丰富的货品不仅能满足农民日常生活所需,碰上婚丧嫁娶也不用上县城、赶集镇。收银机打出的凭证,让农民消费也可追溯,消费权益得到保障……

    让农民得实惠的事自然会受到农民欢迎。如今,各地的农村超市成为老百姓的集聚点、村里的经济文化中心。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相关链接
· 湖北省实施“百镇千村”示范工程为村庄“整容”
· 湖北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提速 5年内将惠泽1609万人
· 湖北省民政厅财政厅再拨农村救助资金8850万元
· 湖北省农村65万农民今年年底前将能饮用上安全水
· 湖北省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为农村教育“造血”
· 湖北省2007年将安排21亿元经费保障农村义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