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11月以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和省委副书记欧广源、副省长李容根作出重要批示,要求韶关进一步做好救灾救济和重建家园工作。随着粤北寒冬即将来临,如何确保灾区群众无饥寒成了当务之急,而灾区重建过程中仍存在着建材价格抬升、建筑工人匮乏、防寒物资紧缺等一系列新问题,目前韶关各地政府正紧急出台相应措施加以应对。笔者15日了解到,韶关将于本月20日再次召开全市重建家园工作会议,对重建工作进行再检查、再动员和再部署。
解决19万受灾群众3个月口粮
据介绍,从7月15日至10月31日,广东省市县三级民政部门已运往乐昌等5个灾区的救灾物资折款总值5108万元。这些救灾物资包括:帐篷2337顶、衣物90.3万件(套)、棉被(毛巾被)3万床、大米2600吨、饼干1.7万箱、饮用水7.8万箱,确保了53.1万灾民的基本生活。
而在今年8月份,韶关安排了1.35万吨粮食解决了灾区27万灾民8至10月的口粮,受灾群众每月凭粮卡到供应点领取粮食,确保了每个灾民有饭吃。灾区群众的生产生活秩序正常、情绪稳定。
针对韶关尚有19万受灾群众过冬口粮未解决的情况,韶关及时出台帮扶措施,救济解决这部分群众今年11月至明年1月的口粮问题,所需资金2800万元已基本落实。
据统计,韶关各灾区政府采取搭建简易工棚安置灾民2万多人,救灾帐篷安置6800多人,村委会安置4000多人,投亲靠友3万多人,共安置灾民6.8万多人,没有出现灾民流离失所的现象。
但由于受灾面广人多,虽然已安排了大量的救灾物资,但随着冬季来临,部分灾民棉被等防寒物资还有一定困难。为此,韶关市决定按21177户全倒户每户再发放2床棉被、共42354床棉被的费用来筹措灾民的冬令保暖资金。目前,有关棉衣、棉被发放工作已经全面铺开。
每户重建成本增加5000元
据不完全统计,韶关目前已累计投入重建家园建房资金4.5亿元,其中省投入1.06亿元,市投入6353.1万元,县投入3134.5万元,群众自筹1.95亿元,银行贷款3157万元,社会各界捐助1900万元。至此,平均给予每户建房款将近2.1万元。而据最新的统计数据,目前韶关灾区21177户全倒户房屋已全部动工,其中封顶、竣工的有9490户,占44.8%;已住进新居的有1943户,占9.2%。
造成部分灾区重建工作进度慢的主要原因是施工人员严重不足。如乳源桂头镇杨溪白塘寮村规划152户,工程队进场后,只有少数工人在施工,目前只有30户安门上窗,其余都因施工人员不足而等待施工。据了解,目前灾区建筑小工和大工每天的工钱普遍上涨了20元左右。
而乐昌重灾区有34万人受灾,倒塌房屋25594间,损坏45877间,全倒户及重危房户达12060户,重建家园的建材需求量尤为大,导致大多数建材尤其是红砖价格升高。据调查,目前乐昌大部分地区的主要建材价格为:红砖每块0.28—0.3元、河沙每立方55—60元、石灰每立方34元、水泥每吨215元,与洪灾前的价格相比,红砖每块增0.06—0.08元、河沙每方增5—10元、石灰每方增4元、水泥价格基本持平。
另据韶关市物价局10月底调查,韶关市目前建材市场整体价格已较9月初出现缓慢回落,特别是农民建房需求量较大的“沙、石、砖”整体降幅达10%,钢材、水泥、木材价格较稳定、货源充足。受各方面因素影响,建材价格再降遇到了支撑,今后一段时间建材市场价格将在目前价格上下徘徊。
据业内人士估算,受建材价格和建材运输成本、建筑人工成本的影响,目前韶关灾区重建家园成本增加,80平方米的房比灾前增加5000元左右的建造成本。
乐昌补助边远山区全倒户2000元运费
据乐昌市负责灾后重建家园工作的市委常委刘绍夏介绍,洪灾造成乐昌许多重灾区“无路不垮、无山不倒”,虽然目前灾区公路已经全部通车,但仍有180多条通往自然村的道路因崎岖难行而影响了建材运输。
据了解,目前乐昌中部林区以及山区个别偏远山村,主要靠人工肩挑搬运建材,如中部的两江、九峰、大源等镇的个别山村,每块红砖包运到工地需0.35—0.45元。运费较高是导致部分边远山村建材价格偏高的主要原因。据调查,如果建造80平方米的新房,农民重建家园仅运输费用平均每户增加2000元左右。
为此,乐昌市委近日决定对部分边远山区全倒户建材运输费给予补贴2000元的补贴政策。该市正认真调查核实个别边远山村的建材价格,对运费偏高的村庄及全倒户进行调查摸底、造册登记。
笔者还了解到,针对韶关市目前重建家园的实际情况,韶关市委、市政府为确保全倒户在2007年元旦前搬进新居,拟再追拨一笔资金,对全倒户、残疾户、低保户和边远山区因建材价格上涨出现建房困难的农户实行倾斜扶持。
韶关市同时要求价格部门继续加大对建筑原材料的监管力度,要求交通公路部门尽快修复灾区道路、桥梁、增强通车和载重能力,降低运输成本。对有条件的地区,要考虑动员社会车辆帮助全倒户运输建筑材料,减轻运输费用,甚至动用地方财力全额或部分补贴运输费用。(记者谷立辉 特约通讯员 黄云伍 吕小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