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6年4月到任以来,陈笃庆大使与巴西当地媒体保持频繁互动,在短短的几个月中连续接受《圣保罗页报》、《圣保罗州报》、《环球报》等三大报和《请看》、《这就是》两大杂志记者的专访,出席了《环球电视台》全球新闻栏目、《巴西利亚电视台》、《星空电视台》、《生命之网电视台》、《环球电台》、参议院电台、众议院电台的访谈节目,将中国的声音传遍了整个巴西。在吴邦国委员长访问巴西的前夕,陈大使欣然接受巴西众、参两院电台、电视台、报纸等媒体采访,向巴西公众介绍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巴关系和访问的重要意义。一时间,陈大使成为巴西传统媒体争相追逐采访的对象,成为整个驻巴西使团中出镜率最高、接受采访最频繁的大使。
最早采访陈大使并进行报道的是巴西第一大报《圣保罗页报》。6月19日,该报用一整版的篇幅,刊登了该报前驻华女记者克劳迪娅8日对陈笃庆大使的采访报道,并附有胡锦涛主席和卢拉总统将手举在一起的大幅照片及陈大使的照片。还刊登了陈大使的外交工作简历。该报道的题目是“巴西是一个比中国开放程度低的国家”(陈大使语)。克劳迪娅对陈大使提出的问题是:1、从您第一次在巴西任职以来巴中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2、2004年卢拉总统和胡锦涛主席互访时,谈了很多关于中国对巴西投资问题,为什么至今中国对巴投资问题未具体化?3、巴西是比中国开放程度低吗?4、大使上任,适逢要求采取针对中国产品的保护措施的巴西企业家加大了对中国的批评力度,对此有何感想?5、巴西可能采取的保护措施会损害双边关系吗?6、中国能生产几乎所有在价格上有竞争力的产品,巴西还有什么制成品能向中国出口吗?7、巴中两国贸易中现在中国是顺差,如何看?8、拉丁美洲对于中国来说有何重要性?9、美国对于中国和拉丁美洲的接近感到担心,这有道理吗?10、不仅是巴西企业家害怕中国,中国的竞争力引起全世界企业家的忧虑。中国如何去消除他们的担心?陈大使对上述10个问题逐一回答,令记者满意,并认为有新意。
7月12日巴西《圣保罗州报》在经济版刊登了该报记者丹妮斯在使馆对陈大使的专访报道。报道称,中国政府日前透过其新任驻巴西大使,向巴西传达四点信息:1、巴西企业界必须采取更主动的态度打进中国市场。2、巴西政府必须了解当地哪些工业产品停滞不前,生产力和质量没有提高,所以不值得受到任何贸易保护。因为保护措施不等于是救生圈,就算是套上了救生圈,还是需要向前游,否则还是会被鲨鱼吃掉。3、中国规模最大的钢铁企业宝钢之所以尚未落实在巴西投资的原因,乃出在巴西政府身上。4、中国绝对有耐心等候巴西正式承认其市场经济国的地位。陈大使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在八十年代从巴西进口许多产品,现在中国国内已能生产较多系列且质量较佳的产品。所以政府也不能强迫中国企业家从巴西购买某些产品。反倒是巴西企业家应该对中国采取更主动的策略,必须认识中国的市场,并了解中国消费者感兴趣的是什么。不能够只是想着巴西的产品是世界上最棒的。
10月25日,巴西三大杂志之一《这就是》杂志的《这就是-财富》专刊以3页篇幅刊登了该刊记者古斯塔沃对陈笃庆大使的专访报道,题目是陈大使的一句话:“你们(巴西人)应该开放你们的经济”。
陈大使葡语功底深厚,与记者交谈和回答提问时善于用巴西人既听得懂、又听得进去的语言,并且推心置腹,入情入理。他在介绍双边关系时,跨越历史的长河娓娓道来。向巴西民众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巴西人民的友好情谊,重申了中国政府对发展、巩固中巴战略伙伴关系、深化各领域合作的愿望。在阐述道理时尽可能用形象生动的比喻。陈大使指出,在全球化的形势下,巴西企业界不能固步自封,好比巴西拥有世界上阵容最强大的球队,却没能捧回世界杯。面对记者的某些指责,陈大使不仅不避讳问题,反而针砭时弊,直击要害。针对巴西国内贸易保护主义严重,巴西对中国出口商品采取特保立法、部分巴企业千方百计阻挠进口中国商品的现象,陈大使直言不讳,指出保护措施不等于救生圈,就算上了救生圈,还是需要向前游,否则最终还是会被鲨鱼吃掉,希望巴西工商企业界能够以更积极、开放的心态面对竞争。现在,“特保不是救生圈”已成为巴西社会上一句广为人知的“名人名言”,巴西不少著名经济学家、政府官员都引用这句话。(驻巴西使馆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