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地方政务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入新阶段 国际竞争力增强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6年12月08日   来源:文汇报

    上海港今年已完成1978.4万标准箱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19.7%

    洋山港三期2010年建成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今年1至11月上海港已累计完成1978.4万标准箱的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19.7%。洋山深水港二期工程已于今年10月全面建成,11月20日整体交付运行部门试生产。在一、二期顺利建成投产的基础上,三期工程正积极建设,计划在2010年建成投产。在7日举行的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相关部门负责人分别介绍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发展、上海港以及洋山深水港开港一周年运行、洋山深水港二期工程建设等情况。

    从洋山深水港区开港至今年11月底,一期港区共靠泊集装箱船舶3775艘次,其中干线船舶达到1022艘次,累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突破300万标准箱,第一年即超过了220万标准箱的设计能力约40%。

    从黄浦江沿岸,到上世纪90年代建外高桥港区,再到去年底洋山开港,上海港实现了从黄浦江到长江再走向海洋的跨越,集装箱吞吐量不断上升。

    洋山港一期港区顺利运行已近一年。据初步统计,近一年来因大雾等自然条件影响而延误的作业时间累计约54天,其中,停止作业的时间仅53个小时,与设计建设要求相吻合。

    随着洋山深水港区一期、二期码头的合并运作,洋山深水港码头岸线将从1600米延伸至3000米,拥有9个深水泊位;堆场面积从87万平方米拓展到140万平方米左右;桥吊总量将增至34台,其中包括上海港首次启用的13台双40英尺桥吊。这不仅弥补了长江口航道水深不足对超大型集装箱船舶进入上海港长江口内港区的限制,码头规模效应进一步形成,“水水中转”比重大幅度提升,洋山深水港的枢纽作用将进一步加强,还将形成一个崭新的规模化、现代化集装箱港区,大大提升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和作用。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目前已进入由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向基础设施和功能建设共同推动转变的新阶段。(记者 张艳 钮怿)

  相关报道:上海港国际竞争力极大增强

  吞吐规模有显著提升 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

    随着洋山港一期的高效运行和二期的建成投产,上海港的吞吐规模和运作层次显著提升,服务全国、辐射东北亚、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进一步增强。7日举行的专题新闻发布会透露,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呈现多方面的特点。

    首先,上海港的吞吐规模和运作层次显著提升,港口对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和参与国际航运的竞争力极大增强。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硬件设施水平迈上新台阶。洋山深水港建设从根本上改变了上海港缺少深水岸线和深水泊位、集装箱吞吐能力严重不足的瓶颈制约,适应了国际航运船舶大型化、经营集约化的趋势。外高桥六期工程和北外滩国际客运中心码头进展顺利。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三期工程已开工。

    ——港口综合竞争力日益增强。目前世界前20大航运企业在上海港均已开通航线,今年新增国际航线30条,航班密度达到每月2173班次,其中国际航班978条,航线覆盖范围遍及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港口,是中国大陆集装箱航线最多、航班最密、覆盖面最广的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继续保持世界前三位,货物吞吐量居世界第一,港口集散功能达到世界水平。

    ——港口服务功能开始与国际接轨。国际化、市场化、信息化程度明显提高,上海口岸环境改善和配套服务水平明显改善。洋山保税港区是中央批准的我国第一个保税港区,政策叠加的优势有利于洋山港区在高起点上实现跨越式发展。同时,物流园区、北外滩现代航运服务集聚区实质性启动或运作。

    ——航运中心功能与城市功能发展进一步融合。临港产业初具规模,临港新城的装备工业、外高桥保税区的进出口贸易、IT产业等呈加速度发展态势;临港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初步定型,与城市发展进一步融合。

    其次,实施国家战略,使上海服务长三角、服务长江流域、服务全国的功能进一步增强。

    据统计,上海港外贸集装箱除本地箱源外,约90%来自长江流域;内贸集装箱箱源中近60%分布在长江流域港口;内支线运输货源中长江流域地区占总量约80%。作为长江流域的重要出海通道,上海港为长江流域省市提供服务和保障,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为上海港发展提供支撑和源泉、洋山深水港的建设和营运,在同步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和开发利用长江“黄金水道”两项国家战略方面,发挥了特殊的重要作用。

    ——为推动长江“黄金水道”新一轮开发创造了新机遇。近年来,长江沿线港口基础设施建设速度不断加快,货物吞吐量水平不断提高,已形成了以重庆、宜昌、城陵矶、武汉、九江、芜湖、南京、镇江、苏州和南通等港口为中心,覆盖长江流域广阔腹地的长江流域港口布局。作为枢纽港和中转站,洋山港使内地实现江海联运成为可能,优化了长三角港口结构。

    ——促进了长江航道整治和船型标准化进程。洋山深水港与长江联接的巨大效益主要体现在以集装箱运输为代表的水运方式的发展。长江流域集装箱运输的迅速发展,以及洋山与长江联接后的强力支撑等因素有效推进长江航道整治和船型标准化进程,提高江海联运的效率,使长江与洋山深水港的联接更为顺畅。

    ——促进上海与兄弟省市港口加快形成合作共赢的新局面。上海国际港务集团实施的跨区域企业合作的“长江战略”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国内外许多船公司普遍看好洋山港,并都有意向在洋山港区开辟航班、航线,各大港口经营企业也有意参与洋山投资、建设和经营。(记者 张艳 钮怿)

 
 
 相关链接
· 中交上海港机重工获世界单次港机采购量最大订单
· 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候船楼钢结构开始吊装
· 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创单月最高纪录 逾188万标箱
· 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7月2日正式投入试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