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是交通部西部交通科技项目承前启后的一年,也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经过广大科技工作者刻苦攻关,截至目前,西部项目已累计完成验收171项。今年完成验收的西部项目共计58项,其中公路领域46项,水运领域12项。
今年上半年通过验收的“沙漠地区公路建设成套技术研究”项目,填补2项空白,获得2项专利,获得2项省科技进步奖,取得创新性成果10项,突破性成果12项,成果已经广泛应用于新疆、内蒙、陕西等省区的公路建设中,成功地指导了我国沙漠高速公路的建设,项目成果在8条沙漠高速公路共计2300多公里的等级公路建设中得到应用,产生直接经济效益12亿元。
取得55项成果的西部项目——“多年冻土地区公路修筑成套技术研究”在3个方面填补了国际国内相关领域空白,突破与创新28项,申请专利13项。成果已经在多处应用,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近32亿元。
岩溶地区公路工程地质勘察、公路基础稳定性评价、筑路材料资源利用、公路岩溶病害处治和公路岩溶环境保护一直是我国岩溶地区面对的难题,今年通过验收的“岩溶地区公路修筑成套技术研究”项目在这五大方面取得了26项科技成果。成果已在贵州、广西、云南、湖南等岩溶地区的12条高速公路总里程达800多公里的多个路段、33座桥梁、11条隧道中得到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上亿元。
此外,“雪害防治成套技术研究”在内蒙古、新疆和黑龙江等省区应用,大大减少了公路雪害造成的损害。首次提出并成功实施了生物防护和工程防护相结合的公路雪崩综合防治体系。“公路隧道健康诊断的应用技术研究”首次实现对隧道健康状况定量化的综合评定,编制了《公路隧道健康状况诊断指南》。“气泡混合轻质土的应用技术研究”成功地将轻质土应用于深厚软基桥头跳车的防治,编写了《公路气泡混合轻质土应用指南》。
在水运领域,也有一大批西部项目成果显著,“内河航道通航条件关键技术研究(一期)”提出了满足船舶安全航行要求的枢纽总体布置和通航建筑物口门区及连接段布置的原则。首次提出了不同等级航道通航建筑物连接段通航水流条件限值,填补了该领域的空白。在船舶通过桥区水域所产生的偏航距分析计算和桥孔通航船舶模拟技术两个方面取得了突破。该成果已在部分工程中得到应用,对我国内河航道的建设和管理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为相关标准、规范的制定和修订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针对三峡库区水域环境对船舶运输的特殊要求,“三峡库区船舶污染防治关键技术研究”主要开展了三峡库区船舶污染监管技术、船舶污染防治技术、船舶污染应急技术及散装化学品污染综合防治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提出的三峡库区船舶污染治理和监管技术方案、船舶污染监测监控网络和岸上接收处理工程布局方案、实施政策及资金保障措施和分阶段实施建议,为制定内河船舶防污染政策和建设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该项目提出的适合三峡库区水域的溢油围控与清除技术和三峡库区溢油应急设备配备方案,填补了三峡库区船舶污染应急技术研究的空白。
今年验收的部分成果不仅解决了西部地区交通建设中存在的技术难题,而且还形成一系列“设计指南”、“施工指南”、“手册”和规范修改建议,为相关的标准规范修订提供技术保障和科学依据。如沙漠、冻土、高寒地区涎流冰防治技术研究成果纳入了《公路路基设计规范》的修订中;“山区双车道公路路线设计参数的研究”和“山区双车道的通行能力研究”成果已经纳入到《公路通行能力手册》中。沙漠地区公路建设成套技术研究成果已经应用到《沙漠公路设计与施工技术指南》规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