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勾画未来五年发展蓝图时,武汉市党代会明确提出两大发展战略,加快“创新武汉”、“和谐武汉”建设,为实现在中部地区率先崛起而奋斗!
省委常委、武汉市委书记苗圩说,发展要走创新之路。建设“创新武汉”,就是要突出武汉的科教优势和敢于改革的人文精神,把思想观念创新作为突破口,把自主创新作为科学发展的战略基点,把体制创新作为科学发展的根本保障,促进“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资源依赖”向“科技依托”转变,“粗放增长”向“集约增长”转变,把武汉建成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创新型城市。推进科技创新,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
充分发挥武汉科教优势、智力密集优势,以应用领域为重点,大力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使武汉成为科技创新特别是自主创新高地。
在光电子信息、现代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环境与节能等领域,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力争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推进体制创新,释放经济发展活力。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目标,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把武汉建设成“服务效能高、创业条件优、投资环境好”的中心城市。
以市场化为取向,加快经济体制改革。加快产权、土地、资本、技术、劳动力等要素市场发展,稳步发展各类市场中介组织,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推进产业创新,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武汉是老工业基地,改造振兴的任务艰巨。要紧紧依靠创新,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通过“武汉创造”,做大做强“武汉制造”,逐步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要把发展区域经济作为产业创新的重要支撑。发挥各区优势,将武汉新区建成先进制造业基地、生产性服务业中心、文化旅游中心和现代化商住新城;依托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建设武汉科技新城;将王家墩商务区打造成现代化综合性城市中心;依托80万吨乙烯项目和武石化的升级改造,建设化工新区;创新体制,建设东湖生态旅游景区;加快东西湖食品加工区建设;在阳逻开发区建设现代化港口工业新城;积极发展空港经济,建设武汉国际航空物流港新城。推进农村发展模式创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要以新的工作思路、新的工作机制、新的工作举措,统筹城乡发展,努力建设与特大中心城市相适应的富裕、和谐、秀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在城市产业经济带动下,促进城乡产业对接;在城市总体规划下,将各项基础设施向市郊延伸;在城市公共财力带动下,集中新增财力和固定资产投资更多地投向农村;在城市综合管理和现代文明带动下,创造农村安居乐业的环境。推进城市建设管理创新,提升和完善城市功能。
要突出“两江交汇、三镇鼎立、深江滨湖、山水园林”的独特风貌,彰显城市个性,努力将武汉建设成为适宜居住、适宜创业的现代化城市。
紧紧抓住国家把武汉建成全国综合交通枢纽的战略机遇,全面推进区域交通网、市政网和信息网的建设,努力提高城市的承载力、辐射力。加快推进武汉火车站、天河机场扩建、天兴洲及阳逻长江大桥等重大项目。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建设好轨道1号线二期工程、2号线及4号线一期工程、过江隧道和城市高速出口路等。积极推进武汉城市圈城际轨道交通建设等。
坚持“建管并举、重在管理”的方针,大力推进网格化管理和服务模式,健全城市综合管理体系。(张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