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2月27日,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国土资源部部长、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孙文盛强调,要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坚定信心,齐心协力,努力完成好三峡库区三期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各项任务。
会议由国土资源部副部长、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贠小苏主持。重庆市人民政府顾问甘宇平、三峡建委办公室副主任宋原生、湖北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王国耀、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李烈荣等就工作进展和有关情况作了重点汇报。
孙文盛指出,在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直接指导下,经过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特别是湖北省、重庆市的共同努力,三峡库区三期地质灾害防治应急项目和高切坡治理项目的实施,满足了三峡水库156米蓄水要求,确保了三峡工程提前一年实现安全蓄水目标。
关于下一步工作,孙文盛强调,一要加快应急工程施工进度,开展三期工程竣工初步验收。验收时间原则安排在2007年1月中旬和3月底前进行。湖北省、重庆市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要全力加快施工进度,除个别工程外,应急治理项目应在2007年2月底前基本完工。二要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尽早启动非应急治理工程。非应急治理项目数量多,要抓紧研究和开展前期工作,要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管理,确保工程的顺利实施。三要重视二期工程后期管理,解决防治项目维护费用。四要关注临江建筑物基础安全,尽早开展建筑物安全评价。开展临江建筑物地质安全调查和高水位浸泡下建筑物桩基础的安全评价,切实解决好临江二、三期移民迁建工程深基础监测与险情处置问题。五要针对蓄水后地质灾害发生特点,加强监测和落实应急预案。要充分认识三峡水库蓄水、腾容、暴雨和高水位浸泡治理工程的特点,在抓紧后续施工的同时,加强监测预警,落实应急预案,推进搬迁避让,开展群测群防,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和三峡工程安全。六要开展重大科研工作,提升整体防治水平。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实践中暴露出必需解决的科技问题,涉及地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监测与信息技术等多门学科和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领域。做好这些科研工作,对提升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水平,确保库区安全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有关部门要尽早研究和协商,要抓紧推进实施。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建设部、国土资源部、监察部、国家审计署、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中国气象局、中国三峡总公司的有关领导参加会议并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