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10日,农业部农垦局召集全国32个省(市)垦区、24家国家级农产品示范基地农场和17家农业部质检中心首次专门以“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为主题,在安徽省合肥市召开了全国农垦系统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座谈会,共同研讨《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贯彻落实工作。
随着2006年11月1日《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正式实施,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进入了依法促进、依法监管的历史新阶段。农垦系统要在现代农业建设方面发挥示范作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将是其中一项重点内容。如何在全国农垦系统贯彻落实好该项法律,加快农垦农业标准化进程,提升垦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推进农垦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已经成为摆在农垦系统面前的一个极为紧迫的课题。
农业部农垦局副局长吴恩熙在会上指出,2006年,农业部已经组织制定并发布实施了全国农垦农业标准化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为指导农垦系统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特别是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指明了方向。为了抓紧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2007年,各地农垦主管部门首先要尽快与政府有关部门沟通协调,明确农垦主管部门依法履行垦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职责,承担起对本垦区农产品生产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工作。
农垦系统如何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进一步推进垦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开展?吴恩熙重点强调了四项工作:一要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纳入垦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二要尽快实现由业务管理向依法管理的转变;三要加快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四要大力整合农垦科研教育机构和技术推广机构等各种资源,积极开展宣传、培训与服务。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2006年农业部农垦局着重强化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重点针对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农场开展了例行监测活动,启动了热带作物产品风险评估工作,并通过推进完善农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使垦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了显著提升。截止2006年末,农垦系统已获得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三品之一认证的企业达554个,比2005年增长了7.36%;认证产品达到1375个,比2005年增加了25.11%;全国已有23个垦区、32家企业的23种、1323批次的产品全部实现质量信息可追溯。
“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基础在于标准的制定。”会议主办方农业部农垦局科技与社会发展处处长张国告诉记者,2006年,农业部着重加快了农垦行业标准制修订工作,制定发布了《热带作物标准体系建设规划》等。据统计,2006年列入标准制修订计划44项、完成审定38项、发布实施41项,标准制修订的完成率和完成质量较往年有了大幅度提高。
最后,会议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要求,结合农垦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实际,部署了2007年农垦系统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六项重点: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宣传培训,提议从2007年开始,每年的11月1日定为农垦系统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宣传日;健全标准体系,强化安全风险评估,在农垦系统全面实现生产、管理有标可依、有标必依;加强示范农场建设,全面推行农业标准化;加强源头污染治理,增强农垦系统质检能力建设,继续开展农产品示范基地农场的监测工作;完善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大力加强品牌建设,力争2007年农垦系统获得农业部优质名牌农产品称号的产品数量能在2006年的基础上增加50%;加强总结与研究,发挥好指导作用。
会议期间,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和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的主管部门负责人分别就《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农产品质量追溯问题进行了解读和介绍。来自新疆兵团、黑龙江省普阳农场、安徽省九连山茶场等六个不同类型单位结合各垦区在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实际作了典型发言。会议代表还结合如何在宣传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过程中作好垦区的各项工作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白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