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务要闻>> 部门信息
 
交通部副部长出席水上交通安全及搜救工作发布会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01月17日   来源:交通部网站

    1月16日,中国海上搜救中心主任、交通部副部长徐祖远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2006年水上交通安全及搜救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06年是近年来我国水上交通安全形势最好的一年,全国水上运输船舶事故件数、死亡人数、沉船艘数以及直接经济损失与“十五”期平均水平相比,全面大幅下降。全国各级搜救中心和海事机构共组织、协调重大搜救行动1620次,在我国搜救责任区范围内涉及遇险人员17498人,成功救助16753人,救助成功率达95.7%,平均每天成功救助46人。

    徐祖远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是水上安全发展的重要前提。认真落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方针,坚持专项整治和长效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思路,突出监管重点,是水上安全发展的关键。国家重视加强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和搜救力量建设,是水上安全发展的有力保障。加强国际合作,开展国际间交流,是水上安全发展的重要途径。加强应急演练,培养一支过硬的海事和救助队伍,是水上安全发展的重要基础。

    2006年,交通部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坚持专项整治和长效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思路,开展渡口渡船、低质量船舶、水上危险品运输等专项整治活动,加强重点水域、重点船舶、重点时段和重点环节的安全监管。截至目前,已安排资金13亿元,改造农村公路渡口2906道;安排专项资金8亿元,实施渡改桥1116座;共对1000家造船厂(点)进行了治理,对8055艘船舶进行了附加检验,其中216艘被强制报废或拆解;共检查小型液货船舶24105艘、液货码头2156家,形成了强大的安全整治威慑力。此外,在国际合作方面,我国与韩国、越南开展了关于海上搜救合作协定的谈判并取得了积极成果,与美国等国家建立了良好的合作机制。

    徐祖远表示,近年来,交通部大力加强海事监管和搜救力量建设,采取多项措施有效地保障了水上人命、财产和环境安全,使水上交通安全形势不断好转,也使交通部门在关键时刻有能力进行积极有效的海上搜救。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我国先后建成了海上安全与遇险系统、中国船舶报告系统,加强了打捞与溢油应急设施装备建设。

    目前,交通部共在沿海开放水域和长江、黑龙江等干线水域部署各类海事监管与专业救助船艇895艘、专业救助飞机9架(其中租用5架),长江干线每20公里就部署了一个海事监管和救助站点,各地方海事机构也在内河非开放水域部署了一大批监管和救助船艇。经国务院决定,我国建立了海上搜救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了中国海上搜救中心。同时,我国加强水上应急反应机制建设,实施了《国家海上搜救应急预案》,形成了完善的应急反应体系。海事监管和救助能力有了大幅提升,救助船艇实行动态待命制度,接到险情可以立即出动,救助飞机搜救半径达110海里。

    据统计,目前,我国有14个交通部直属海事机构和27个省级地方海事机构,共计6万余名海事执法人员,有3个专业救助局、3个打捞局和4个救助飞行队,共计7865人,负责全国沿海水域和内河通航水域水上交通安全监管、船舶险情和空难应急救助以及沉船、空难事故沉物打捞。(中国交通报)

 
 
 相关链接
· 我国建立完善海上搜救体制 空中救援力量得到加强
· 上海组建直升机队伍 构建立体治安防控和救援网
· 南海救助局救援被困西沙渔民
· 《铁路交通事故救援及调查处理条例》明年将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