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16日上午,全国侨办主任会议在北京召开,国务院侨办主任陈玉杰在大会上做工作报告,号召广大侨务工作者坚定信心,振奋精神,扎实工作,开拓前进,努力把侨务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此次全国侨办主任会议的主题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总结交流2006年侨务工作情况,研究部署2007年的侨务工作,重点研究如何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侨务工作的特点和优势,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服务。
陈玉杰主任说,爱岗敬业是成就侨务事业的重要思想基础,而为侨服务是做好侨务工作的根本。她要求各级侨办深化对“以国内侨务服务为基础、以国外侨务工作为主导”的认识,促进侨务工作全面、协调发展。同时,她也进一步强调了加强侨务干部素质和能力建设的重要性,指出这是提高侨务工作质量和水平的重要保障。

会议由国侨办副主任李海峰主持,国侨办副主任赵阳、许又声,中国海外交流协会副会长林文肯,以及全国侨办主任和相关侨务工作者200余人出席会议。(华声报)
陈玉杰:以“和合”文化传统为基础构建和谐侨社
在1月16日举行的全国侨办主任会议上,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主任陈玉杰在工作报告中谈到了“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和衷共济”、“和气生财”、“协和万邦”等概念,指出要以优秀的“和合”文化传统为思想基础,倡导和谐文化,构建和谐侨社。
陈玉杰主任说,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是中国重要的外交战略目标,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外部条件。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几千万海外侨胞,是中国开放型经济的“形象代言人”,构建一个和睦相融、合作共赢、团结友爱、充满活力的华侨华人社会,对于维护中国国际形象,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她表示,中国有着优秀的“和合”文化传统,经过数千年的积淀和发展,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中,成为中华文明的基本特征和重要价值取向,也为我们构建和谐侨社提供了丰富而厚重的思想资源。长期以来,海外侨胞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造就了坚强的意志、磨练出高尚的品格,形成了爱国奉献、艰苦创业、友好互助、和睦相融的优秀精神品质。这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华侨华人社会薪火相传的精神支撑。
陈玉杰主任指出,要在海外侨社中大力倡导“以和为贵”的处世哲学,促进华侨华人社会团结合作,促进海外侨胞与住在国人民和睦相处;大力倡导“和而不同”的文化理念,促进海外侨胞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更加宽广的胸襟,博采世界文明之长;大力倡导“和衷共济”的公德思想,促进海外侨社形成尊老爱幼、扶贫济困、协作互助、礼让宽容的人际关系;大力倡导“和气生财”的商业道德,促进海外侨胞合法经商、诚信经商、文明经商;大力倡导“协和万邦”的政治理念,重视睦邻友好,促进海外侨胞成为推进中国与住在国友好合作的民间使者。(华声报)
中国各级侨务部门依法维护海外侨胞归侨侨眷权益
全国人大常委会2006年开展了《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颁布实施十六年来的第一次执法检查。按照执法检查整改工作要求,各级侨办加强了依法维护海外侨胞在国内投资权益的工作。
国务院侨办主任陈玉杰在1月16日召开的全国侨办主任会议上介绍,国务院侨办积极配合全国人大常委会,对31件维护归侨侨眷合法权益和海外侨胞在国内投资权益的典型案件进行了重点督办;一年来,国侨办和省一级侨办处理涉侨经济纠纷580余件,较好地维护了海外侨胞在华投资权益。
陈玉杰主任指出,华侨农场的改革与发展、散居归侨侨眷生产生活困难问题,都是此次执法检查整改工作的重点之一。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有3000多万归侨侨眷生活在全国城乡地区,由于各种原因,约有100多万归侨侨眷生活较为贫困。
一年来,国侨办除展开散居社会贫困归侨侨眷摸底调查工作外,还和省一级侨办积极引导海外侨胞向贫困地区捐助资金2000多万元人民币和大量物资。天津、吉林、江苏等省市加大了对城镇困难归侨和退休归侨的救助和补贴;湖北、湖南等省市建立了农村归侨生活保障机制;河南省在全国率先解决了企业老归侨的医保问题;广西区侨办还在全国首次举办华侨农场归侨子女学生夏令营活动,帮助地处边远山区的归难侨子女走出大山,拓展视野。
陈玉杰主任指出,新的一年,侨务部门要坚持以人为本、为侨服务的宗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的根本利益。
陈玉杰主任强调,几千万海外侨胞和三千多万归侨侨眷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也是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特别关注的特殊群体。我们要认真实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坚决贯彻党的“一视同仁、不得歧视、根据特点、适当照顾”的政策原则,既要依法维护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在国内的合法权益,切实解决好他们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又要根据他们自身特点,给予符合中国国情的适当照顾。(华声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