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平稳健康增长资源消耗水平下降全面实现预期目标
深圳GDP首破5000亿元增长15%
2006年达到5684.39亿元,经济总量居全国大中城市第四位
23日,深圳市统计局发布了2006年深圳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初步统计结果。结果表明,深圳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健康平稳增长,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模式进一步转变,全面实现了年初确定的经济发展预期目标,“十一五”有了一个良好的开局。
据初步核算,去年深圳生产总值首次突破5000亿元大关,达5684.39亿元,比上年增长15.0%,经济总量居全国大中城市第四位。在经济稳步较快发展的同时,资源消耗水平不断下降,万元GDP能耗保持下降趋势。从产业结构看,去年第一次产业增加值7.48亿元,下降24.4%;第二次产业增加值3021.03亿元,增长16.8%;第三次产业增加值2655.88亿元,增长13.1%。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0.2:53.2:46.6发展为0.1:53.2:46.7。
工业发展较快,支柱行业作用增强。去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723.29亿元,增长17.2%。在各种经济类型中,国有企业增加值91.90亿元,增长20.8%。同时,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温和增长态势,去年完成1272.26亿元,增长7.7%,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460.68亿元,增速止跌回升,增长8.7%。
消费作用凸显,外贸出口强劲。消费市场持续趋旺,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671.29亿元,增长16.2%,超过本市生产总值增速1.2个百分点,为近10年来首次超过GDP增长。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为2374.11亿美元,增长29.9%。其中,外贸出口在基数大、连年高增长的基础上,去年仍保持快速稳定的增长势头,并呈现不断走高态势,全年出口总额达1361.08亿美元,增长34.1%,连续14年居全国大中城市榜首。
同时,深圳港口生产良好,交通运输快速发展。去年深圳港货物吞吐量17597.77万吨,增长14.6%,其中集装箱吞吐量1847.02万标箱,增长14.0%,继续稳居全球集装箱枢纽港第四位。
统计显示,深圳财政收入增长较快,金融存贷良好。2006年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00.88亿元,增长21.5%。12月末,国内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为9540.42亿元,比年初增长12.1%,贷款余额6755.32亿元,按可比口径比年初增长9.9%。
同时,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市场物价趋稳。根据抽样调查,去年深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567.08元,增长5.0%;人均消费性支出16628.16元,增长4.5%。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2%,其中食品、居住类均价涨幅较大,分别达4.2%和4.3%;娱乐教育文化用品类价格微降;烟酒及用品、衣着类、家庭设备用品、医疗保健价格小幅上升。
深圳市统计局局长邓平表示,去年深圳国民经济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主要原因在于深圳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全面落实自主创新和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在面临资源环境压力的情况下,逐步走出了集约发展、内涵发展、创新驱动的新路。主要做法包括: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完善产业发展环境,提升城市竞争力,积极引进技术含量高、低能耗、高附加值的产业链高端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物流业、金融业和文化产业等新兴服务业,加大铁路、港口、机场、交通路网、能源和水资源等公益型、基础型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制度环境,促进市场主体结构不断优化,确保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等。(记者陈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