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国务院扶贫办在京召开全国扶贫办主任会议。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坚在会上指出,2006年全国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明显进展。
一是农村贫困状况继续缓解。2006年,全国农村未解决温饱的绝对贫困人口和低收入贫困人口都大幅度减少,减幅预计高于前五年平均水平。实施整村推进扶贫规划的贫困村,农户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预计将达到9%左右。
二是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速度加快。2006年完成1.2万个村的建设,力度超过前面5年。据监测,实施整村推进的贫困村比没有实施整村推进的贫困村人均收入增长幅度高3个百分点,贫困发生率下降幅度快2个百分点。
三是“雨露计划”全面启动。“雨露计划”已纳入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关于贯彻落实“十一五”规划,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国务院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2006年工作要点》,2006年全面启动。预计全年劳动力转移培训100万人,年人均打工收入比上年增加120元。这部分收入增加已经成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约占纯收入增长的50%以上。
四是产业化扶贫进一步推进贫困地区农业结构调整。在全国认定261家扶贫龙头企业的基础上,各省认定了673家省级扶贫龙头企业,在信贷、培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给予支持。目前,934个国家和省级扶贫龙头企业共带动800多万贫困地区农户增加收入,促进了贫困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为了帮助扶贫龙头企业提高竞争力,2006年9月,国务院扶贫办与国家开发银行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以优惠贷款重点支持扶贫龙头企业发展。
刘坚指出,“十一五”期间,扶贫开发工作的基本思路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围绕继续减少农村贫困人口和逐步缩小发展差距两个目标,分区研究明思路,整村推进抓落实,因户制宜定措施,逐级落实责任制。2007年将全国扶贫开发将继续围绕整村推进、劳动力培训转移、产业化扶贫三项重点工作,完成培训100万贫困农民,完成2万个村的整村推进任务,减少300万绝对贫困人口的任务。
在整村推进扶贫规划方面,要加快进度,提高层次,增加投入,巩固提高。2007年要完成20000个以上贫困村整村推进规划的实施。整村推进工作要继续增加投入,加大整合力度,选好村级班子。要与农村社区和谐社会建设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现代农业发展相结合。已经完成规划实施的村,要抓巩固、抓提高、抓后续管理,使扶贫效果持续下去。
在劳动力转移培训方面,继续实施“雨露计划”。今年的培训任务是培训100万以上贫困家庭的劳动力,并努力提高就业率和就业稳定率。
继续加大产业化扶贫力度。要求各省按照每个县1-2个扶贫龙头企业的规模,力争“十一五”期间形成县有龙头企业、村有主导产品、户有增收项目的产业化扶贫格局。今年将对第一批扶贫龙头企业的运行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完善进出机制,同时认定第二批国家扶贫龙头企业。要积极探索财政扶贫资金支持产业化扶贫的机制,为贫困农户稳定增收创造条件。
刘坚强调,今年要抓好五项改革试点,五项行动计划、五项管理制度。
——抓好五项改革试点。 (1)继续开展项目贷款贴息下放到省改革试点;(2)扩大“奖补资金”试点范围;(3)继续推进以招标方式确定县级到户贷款管理机构的试点;(4)继续开展“村级互助发展资金”试点;(5)开展发育农村多种所有制金融组织的试点。
——抓好五项行动计划。(1)扶贫志愿者行动计划。动员1000名扶贫志愿者,到云南、四川等省的50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开展不同方式的扶贫活动,丰富东西扶贫协作和机关定点扶贫的内容。(2)十万干部进驻贫困村行动计划。与各级组织部门合作,选派优秀青年干部到贫困村工作,力争做到尚未实施规划的贫困村每个村有一名干部进驻。(3)科技扶贫攻坚行动计划。与有关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合作,组织科学家、经济学家、企业家到特殊类型贫困地区,研究发展思路,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4)培训贫困地区退伍军人行动计划。与民政部、总参谋部合作,对贫困地区复员军人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促进转移就业,进行管理知识培训,为贫困村培养致富带头人。(5)千乡万村光彩扶贫行动计划。与全国工商联合作,动员1万个民营企业到尚未实施和完成整村推进扶贫规划的贫困村开展帮扶活动。
——抓好财政扶贫资金的五项管理制度。 (1)公告公示制度,推广扶贫资金分配使用情况在公开媒体上公示的做法。(2)专账和报账制度,防止挪作它用。(3)审计监督制度,杜绝违规、违纪、违法行为。(4)绩效考评制度,加强对资金使用情况的跟踪,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纠正。扶贫资金的分配要与使用效果挂钩。(5)资金整合制度,在贫困地区,不同部门、各级政府投入新农村建设的资金,要打捆使用,重点支持贫困村的建设。
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负责人、各省(区、市)扶贫办主任、协作办负责人和有关新闻媒体的同志出席了此次会议。(供稿:国务院扶贫办政策法规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