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9日,记者从中国气象局召开的气象飞机探测体系工作研讨会上获悉,我国将在2020年前,形成商用飞机、无人驾驶飞机和有人驾驶飞机探测相结合的气象飞机探测体系。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分析了国内外气象飞机和飞机探测科研业务的现状,依据气象飞机探测的战略目标和近期目标,就飞机探测体系、气象飞机和飞机探测业务及科研发展规划进行了研讨。
专家认为,对地球气候系统多圈层及其相互作用开展综合观测,加强对气象灾害监测和评估工作,需要建立地基、空基和天基一体化的综合观测平台。气象飞机探测是空基探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亟须填补空白和提高应用水平。建立气象飞机探测业务体系,一是可以满足多轨道业务运行的需要,开展常年性的高空大气成分探测研究,满足大气成分轨道、气候变化轨道、气候轨道对气溶胶和温室气体等垂直分布、传输扩散的探测需要;二是可以满足气象灾害应急服务的需要,飞机探测可以针对台风发展的洋面路径区和森林火灾、洪水等热点地区、突发的大气污染泄漏区进行空中探测,将直接探测和遥感探测相结合,提高天、地和空协同应对气象灾害的能力;三是可以满足气象重大科学实验探测的需要,建成飞机探测体系,发展国产机载探测设备、建立国家机载探测数据库和观测标准,对于增强研究能力,开发云水资源普查、推进人影业务发展和科学化,具有深远影响,对于研究雷电发生的机理,飞机探测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据悉,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目标明确提出:2010年前,完善商用飞机观测资料收集、处理业务系统,将更多的商用飞机探测资料用于数值预报,并提高应用水平;开展装备专用气象探测飞机的前期工作;发展人工影响天气、突发事件、台风等灾害天气监测、生态遥感、环境遥感等无人驾驶飞机探测的业务。2020年前,形成商用飞机、无人驾驶飞机和有人驾驶飞机探测相结合的飞机探测业务体系。(陈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