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0日上午,河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光春来到南阳代表团,和代表们一同审议讨论报告。他强调,要充分认识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重要性,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加强亮度,推进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
嵩山饭店办公楼多媒体会议室里暖意融融,气氛热烈,代表们谈成绩欢欣鼓舞,谈未来充满信心。大家一致认为,刚刚过去的2006年,河南经济大发展,民生大改善,形象大提升,社会大局稳定,成绩喜人,令人振奋。徐光春认真倾听代表们的发言,并就县域经济、文化产业、企业升级改造等问题,和大家展开了诚挚的交流和探讨。
在先后听取了黄兴维、朱广平、赵金文、刘新年、方显中等代表的发言后,徐光春说,南阳是豫南的璀璨明珠,产业门类比较齐全,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农村经济特色鲜明,近年来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社会发展步伐加快、民生改善成效显著,为促进全省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和谐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徐光春指出,省八次党代会提出要加快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加快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从全省发展的态势来看,今后五年实现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条件具备,势头良好。而实现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难度相对较大。全省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到,文化发展是加快“两大跨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原崛起的重要支撑和标志。只有加快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中原崛起。当前关键是要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加强亮度,推进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
要加大力度。这是加快文化强省建设的先决条件。首先要提高领导的重视程度。领导的重视程度有多高,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状况就有多好。加快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原崛起的客观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必须把文化发展放在心上、扛在肩上、落实在行动上,加强指导,加强投入。其次要加大规划力度。目前我省文化发展的家底还没有完全摸清,还没有形成完整科学的规划,还缺少具体的安排和部署,有想法、有愿望但没有落实到规划上、行动上。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大力度,抓紧制定文化发展规划。第三要加大开发力度。发展的关键是开发。河南文化资源比较丰富,是我们的优势所在,一定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传统文化产业的振兴,一手抓现代文化产业的开发,做到有人负责、有人组织、有人研究、有人落实,像抓经济项目一样抓文化产业项目。第四要加大改革力度。现在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原因是观念陈旧、体制落后,一定要在创新观念、创新思维、创新体制、创新方法上下工夫,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用市场模式催生、培育、壮大现代化的文化产业。
要加快进度。就是要使文化产业发展尽快见到成效。文化不仅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南文化产业发展起步较晚,近年来虽然获得了一定进展,但进度还不够快,成效还不够明显,实现向文化强省跨越不加快进度不行。各级党委、政府要增强发展文化产业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狠抓文化产业发展的进度,既要抓好远景目标,又要抓好近期规划,还要明确当前的工作和任务。要把发展目标定细定实定具体,明确五年以后的文化产业发展达到什么目标、占生产总值多高比重,使文化产业的发展有一个量化的指标和明确的衡量标准。省、市、县都要做到文化产业发展年初有目标、有要求,年底有检查、有总结,确保文化产业发展不停留在概念层面,成为有具体任务、有量化指标的实实在在的工作,使人民群众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水平进一步提高,使文化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进一步提高,真正实现向文化强省的跨越。
要加强亮度。就是要增强河南文化产业的知名度、吸引力和影响力。没有相当的知名度、吸引力、影响力,河南文化产业的发展将停留在一个较低、较浅、较弱的层面上,我们建设文化强省的目标就很难实现。首先,要通过打造品牌提高知名度。品牌是产业发展的生命,是进军市场的王牌。要倾力打造出一系列名气大、叫得响、有影响的文化品牌,使之成为中原文化走向世界的“名片”。其次,要通过开发适销对路的文化产品提高吸引力。文化是特殊的商品,同样要面向市场、面向广大消费者。要用经营经济产品的理念来经营文化产品,充分考虑消费者的文化需求,研究、捕捉市场的变化,开发出有品位、高档次、有市场的精神文化产品。其三,要通过市场运作增强影响力。在把握文化特性的同时,要运用市场经济的规律、法则、方式去经营文化产业,不断扩大中原文化的覆盖面和文化产业的市场占有率,既要立足本省市场,又要面向国内市场和国际大市场。只有经营文化的意识增强了、转变了,文化品牌打出来了、吸引力增强了、影响力扩大了,才能争取消费者的青睐、吸引消费者的眼球,从而增强文化产业的亮度、提高文化产业的竞争力,使文化产业真正成为河南的重要支柱产业。
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明义也就徐光春重要讲话精神,提高认识,提升质量,扩大规模,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作了发言。(记者平萍万川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