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从天津市经委获悉,2006年,天津市工业把自主创新作为加快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采取各种措施,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形成了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对全市工业又好又快发展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
在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上,高标准、高水平建设10大产业技术研发平台,重点解决产业创新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前瞻性技术。2006年,投资9.75亿元建成了钢管、汽车、金耀3个产业技术开发平台。同时,加快国家级、市级和企业级技术中心建设的步伐。新认定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累计达到14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50家,累计达到200家,企业级技术中心400家,累计达到3019家。
在创新内容上,重点推进产业、产品和工艺的技术创新。在产业创新方面,依托已经搭建的产业平台,自主开发了TP直连型特殊扣套管、威志轿车、黄芪冻干粉针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使本市石油套管自主开发能力位居世界先进水平,汽车产业具备了整车开发能力,中药现代化继续处在全国领先水平。在产品创新方面,开发出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全年共开发新产品3200项,实现新产品产值2601亿元,同比增长40%,新产品产值率达到30.5%,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3%。在工艺创新方面,一批关键工艺取得重大突破。
在创新方法上,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2006年,全市200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已共建研发机构67个,通广集团与清华大学和天津大学共建了数字通讯技术实验室;天士力与国内的清华大学等7个著名高校科研院所以及日本、欧盟等3个国外科研机构建立了研发机构。这些共建研发机构在产品、工艺等技术创新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自主知识产权保护上,企业专利申请意识大大增强。2006年,本市工业企业专利申请突破7000件,达到7039件,同比增长25.7%。占全市专利申请量比重首次突破50%,达到52.9%,比上年提高了4.7个百分点。工业企业品牌建设取得了一定进展。(记者 李玉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