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是动物疫病的高发期。大年初一,重庆市农业局一行人却放弃休息,到我市的北大门—合川区,就动物的防疫检疫情况进行明察暗访。
早晨8点50分,雾还比较浓。没通知当地任何人,重庆市农业局一行人径直来到了合川区古楼镇七间社区居委会的公路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该站是重庆市64个市级动物防疫检查站之一,也是四川武胜、南充等地生猪进入重庆市的第一道“关口”。据悉,每年四川从这里运入重庆市的生猪有14万多头。
“早晨几点来的?”见有人值班,市农业局负责人问道。
“我和胡贤华昨晚一直都守在这里;樊双是今晨7点钟到的。”一姓雷的检疫员回答。
“查到啥问题没有?”
“昨晚、今晨还没有一头猪经过这里嘞!我们是24小时值班。”
9点半后,雾渐渐散了。市农业局一行人来到大石镇路边的动物产地检疫报检点,看见检疫员正忙着给10多头生猪检疫:检查每头猪的免疫证、耳标、身体状况等。
经询问得知,18日晚,检疫员杨荣和另外一位检疫员在报检点轮流值班;19日晨4点多钟,杨荣还到镇里的定点屠宰场,检查了猪酮体、猪内脏,看有无病变情况;9点多钟,塘沽村一社的养猪大户罗四良便用车载着16头生猪来报检了。
“辛苦了、辛苦了。”市农业局负责人边说边与检疫员握手。
“没得啥、没得啥,我们一年四季都是这样的。”杨荣说,镇里每年近1.3万头出栏生猪都会接受他们站点的检查。
之后,市农业局一行人又到与四川接壤的香龙、肖家、钱塘等乡镇的检疫报检点作了随机抽查,发现每个站点的人员也都坚守着岗位。
市农业局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全市的防疫检疫工作中,“堵”和“防”是控制动物疫病的关键性措施,只有坚持全年每天24小时值班,才能有把握堵住和防止动物疫病的发生和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