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彩贵州’系列活动的影响辐射下,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与旅游产业开发的结合不仅使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拓宽了路子,而且使更多农民找到了一条开发文化商品的致富路。”贵州省文化厅副厅长谢彬如如是说。
在前不久结束的“多彩贵州”旅游商品能工巧匠及旅游商品设计大赛现场,记者结识了从兴义市万堡镇兴桥村走出来的王菁。她制作的布依族服饰在此次大赛中一举荣获贵州民创最具民族特色奖。王菁从一个民间艺人成长为兴义市布谷鸟民族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设计师,谈起这两年的感受时,她激动地说:“以前由于宣传不够,布依族服饰不被外人所知晓,一台《多彩贵州风》让更多的人了解了布依族独特秀美的服饰资源。如今,公司调整发展思路,以挖掘、整理、研究、开发、展示布依族源远流长的文化内涵为己任,保留民族元素的基础,提高创新能力,整合全省布依族各支系的服饰资源,加工成精品服饰推向全国。”现在,王菁设计的作品实现了一条龙生产。尤其是手织土布男、女式衬衣、马夹、旗袍、桌布、床单及蜡染工艺品,除满足西南地区市场外,还远销广东、上海、浙江、北京、西安等地及美国、加拿大、韩国。
“多彩贵州”系列活动,搅动了加强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与开发的一潭春水。贵州先后出台了民族民间文化保护的相关法规,花溪镇山布依村寨等20个省级民族文化保护村先后确立;六枝梭戛、花溪镇山村、锦屏隆里古城、黎平堂安侗族生态博物馆先后建立,初步形成了贵州民族文化生态博物馆群;评选出的64个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有12个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贵州还通过在村寨建立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资料信息中心,增强村民对民族民间文化价值的认识和认同感。村民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并建立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小组,负责社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同时开发民族民间传统工艺产品,增加村民收入,使传统手工艺得到传承和创新。
为保护年高艺精的民间艺人,前不久省人事厅、省文联授予刘永贵等10人“贵州省十大民间工艺大师”荣誉称号;对马尾绣背扇、清明上河图、牡丹瓶等10件民间工艺美术作品授予“贵州省十大民间工艺美术精品”荣誉称号。(记者 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