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09年,我国有望彻底改变多年以来全球业务模式从国外引进的局面,通过我国“十五”期间自主研发的以全球和中尺度三维变分资料同化与数值预报模式为核心构建的全球及有限区中短期数值预报模式系统的全面业务化,实现中期数值天气预报的自力更生,其中,北半球可用预报时效将超过6天。这是记者2月28日在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我国新一代数值预报系统GRAPES的应用开发”课题启动会上了解到的。
据了解,2001年,中国气象局联合国内多家实力雄厚的研究和业务单位的100多位科学家,承担了“十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中国气象数值预报系统技术创新研究”,使中国首次从理论设计到工程实现,完全依靠中国科学家的力量,自主研发了我国新一代数值预报模式,开发了以同化雷达、卫星遥感资料为主的三维变分资料同化系统,为提高我国数值天气预报准确率,缩小我国数值预报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支撑。
从2004年开始,GRAPES中尺度数值预报系统、GRAPES全球中期数值预报模式系统分别在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中心、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上海台风所等单位进行了连续实验运行和推广应用,效果良好。
该课题由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中心、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等单位联合完成。 (中国气象报记者 林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