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省妇联围绕全省中心工作,开展了项目进家庭、农业科技进家庭两项活动,和谐家庭、平安家庭建设、“双合格”家长与小公民道德建设等各项工作,创造了许多有特色、有成效、有影响的好经验、好做法,得到了全国妇联和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和推广。
多措并举引导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
一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省妇联从家庭增收致富、妇女素质提高等农村妇女最能发挥作用的方面入手,搭建活动载体,构筑服务平台,组织引导妇女全面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是深入推进“增收致富项目进家庭”活动,帮助妇女增收有新作为。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各级妇联举办各种形式的项目推介会300余场,推介致富项目千余个,配合农信部门发放小额贷款2.3亿元,扶持“项目进家”贷款农户30926户。各级妇联组织还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建立了64个妇女就业培训和阳光工程培训机构,大力推动农村妇女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全省新建“项目进家”和“科技进家”示范基地1081个,新增致富项目户58.48万户,转移农村妇女富余劳动力8.2万人。二是实施“科技进家”工程,服务妇女提高科技素质有新突破。省妇联与省农委、省科协、团省委共同实施了“科技进家”工程,联手搭建社会化科技服务平台。全省涌现妇女科技骨干39909人、妇女致富带头人33089人、女经纪人1162人。三是推动农村妇女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新农村建设有新保障。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妇联开展的“项目进家”和“科技进家”活动,并设立以奖代补专项资金各100万元,对优秀致富女能手和优秀女经纪人每人另行奖励3000元。
凝聚千万家庭之力 构建平安和谐家庭
辽宁省自开展“平安家庭”创建活动以来,各地区、各单位围绕中心、突出重点、体现特色,形成合力,推动创建活动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突出特色实施“千万家庭三项行动”。为给广大家庭参与平安建设搭建平台,全省实施了“千万家庭三项行动”。其一,实施“千万家庭学法用法行动”,着力提高家庭成员的法律素质和平安意识。其二,实施“千万家庭防犯罪、促稳定行动”,着力预防各种犯罪、营造平安和谐的家庭环境和社区环境。在开展“不让毒品进我家”、“家庭拒赌”等群众性活动基础上,重点推出“争创平安家庭,共筑和谐家园”、签订“平安家庭承诺书”活动等,目前,全省70%以上社区、村屯建立了普法宣传与帮教、矛盾纠纷调解和治安防范3支志愿者队伍。其三,实施“千万家庭反暴力、讲平等行动”,着力促进性别平等、家风文明。在全省城乡开展了“零家庭暴力”社区(村)创建活动。各地通过建立家庭纠纷调解站和调解员队伍,干预、调解和制止家庭暴力。
省文明办、省妇联联合开展了和谐家庭创建活动,制定了“和谐家庭公约”,将“八荣八耻”作为和谐家庭创建的重要条件和内容写入了“和谐家庭公约”。结合践行“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开展“敬老好儿女、教子好母亲、和睦好夫妻、互助好邻里”和“新家风、新环境、新生活”的“四好三新”活动。省妇联与省民政厅、省卫生厅联合开展了为贫困母亲“送项目、送岗位、送健康、送关爱”的救助活动。到去年底,整个活动结束后,有600多名贫困母亲得到资金、物资方面的救助,有近两万名贫困母亲得到全省妇幼保健机构和其他医疗机构提供的免费妇科体检,有200名患肿瘤的贫困母亲得到医院的免费手术治疗,有500个巾帼文明岗、三八红旗集体和三八红旗手与贫困母亲结成帮扶对子。
全面推进家庭教育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自辽宁省将“百万家长教育工程”作为全省为未成年人办的十件实事之一以来,省妇联在全省范围内以“为国教子,以德育人”为主题,广泛开展了“百万家长教育工程”和“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活动。全省已基本形成100人的家教顾问队伍,1000人的家庭教育师资队伍,1万人的优秀家长骨干队伍。省文明办、省妇联等12个部门联合成立了 “辽宁省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组成了家庭教育专家组,构建了家庭教育工作指导体系。省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分别在学校、幼儿园、社区、儿童宫、报刊社、民办教育机构等不同单位建立了11个家长教育工程指导工作站,直接为广大家长提供家庭教育咨询服务和能力培训,指导家长“为国教子,以德育人”。创办了辽宁省家庭教育网站,为家庭教育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和家教知识的交流互动平台。为扩大家长学校的办学领域,更好地发挥家长学校面对面服务指导家长的作用,在现有学校、幼儿园、社区家长学校的基础上,已建社区家长学校3119所。各市还结合各地实际,创办了各种形式的家长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