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务要闻>> 地方政务
 
甘肃省长徐守盛谈生态环境保护和“三农”问题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03月10日   来源:甘肃日报

    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委副书记、省长徐守盛9日上午接受了中央电视台记者的采访,畅谈了生态环境保护和“三农”问题。

    在接受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记者采访时,记者问道,徐守盛省长当初刚刚来到甘肃的时候,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时,徐守盛饱含深情地说,甘肃历史悠久辉煌,文化底蕴厚重,人民勤劳纯朴。我在甘肃已经工作生活了近6年时间,我热爱甘肃人民,热爱甘肃的山山水水,热爱甘肃既艰辛而又充满希望的工作生活环境。

    “甘肃的生态问题,可以概括为‘缺水少林、环境严酷’。”徐守盛介绍说,甘肃是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水土流失现象严重、干旱缺水、土地盐碱化沙化问题突出,水资源严重匮乏。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我们正在坚持不懈地搞好生态建设,实施了退耕还林工程、以造林绿化为重点的重大林业工程、重点流域的水利建设和生态治理工程,初步遏制了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局部地区生态开始好转。

    当记者问到在改善生态环境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难题时,徐守盛说,由于自然条件差、人口基数比较大、以资源消耗为主的经济结构和经济基础薄弱等因素的制约,经济社会发展、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的矛盾交织加剧,人与自然的关系日趋紧张,生态保护和建设的任务长期而艰巨,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在如何处理加快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上,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长远可持续发展,把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放在首要位置,在保护中求得发展。在退耕还林和几个流域的重大水利工程,都体现了这样的指导思想。

    徐守盛指出,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关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关系人民生活和子孙后代的发展。甘肃生态保护和建设的任务长期而艰巨。党中央已经明确把加强生态建设作为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这次人大会期间,温总理在参加甘肃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把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摆在重要位置。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保护生态环境的方针,把这项工作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努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围绕“三农”问题,徐守盛接受了中央电视台农业频道记者的采访。

    徐守盛认为,“三农”问题在甘肃有着特殊的重要性。历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始终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努力。甘肃是一个农业省份,农村人口占大多数,但自然条件差,农业基础脆弱。这不仅是新农村建设中我们要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也是制约甘肃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从这一省情出发,我们在农业发展方面:一是大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三是努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四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支农惠农政策。在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方面,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了提高劳动者素质上,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加快劳务输转,开展劳务输出,发展劳务经济,已越来越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而且也成为提高农民素质、减少农民数量的必然选择。

    徐守盛指出,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为解决“三农”问题带来了重要机遇。发展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我们要以坚持发展现代农业为首要任务,以发展生产和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以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为基础,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为支撑,以提高农民素质为关键,着力解决农民群众最急迫、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埋头苦干,多管齐下,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确保农民群众不断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扎扎实实地推进新农村建设。

    徐守盛说,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政府投资使用要确保“三个高于”,其中之一就是用于西部大开发的投资要高于上年。这样做,充分反映了国家在协调区域经济发展方面的决心,也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西部各省区人民的共同愿望,使我们受到很大鼓舞。甘肃一直十分重视对“三农”的投入。随着财力的增加,不断调整支出结构,坚持将财力向“三农”倾斜,不断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科学技术推广等方面的投入,努力改善农业和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有力地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2006年,财政用于农业和贫困地区的支出比上年增长10%以上,达到63亿多元,这在甘肃是一个比较高的水平。今后,对“三农”的投入仍然是公共财政保证的一个重点。我们正在抓紧建立规范高效的政府支农资金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逐年加大对“三农”的投入,确保财政支农的增量要继续高于上年。(记者张倩)

 
 
 相关链接
· 甘肃省省长徐守盛:金融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核心
· 徐守盛:统一思想把握重点 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工作
· 徐守盛:拓宽领域强化措施着力从源头上防治腐败
· 甘肃省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召开 陆浩徐守盛作批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