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务要闻>> 部门信息
 
国防基础科研与工艺创新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03月23日   来源:国防科工委网站

    2007年3月23日,国防科工委在京组织召开了国防基础科研与工艺创新工作会议。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孙来燕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国防科工委专家咨询委主任栾恩杰出席会议。财政部、教育部、科技部、信息产业部、总装备部、中国科学院等有关部门和单位的负责同志,各军工集团公司、委属高校的主管领导以及部分专家共计150余人出席了会议。会议由国防科工委科技与质量司副司长马恒儒主持。

    孙来燕在讲话中指出,要高度重视国防基础科研工作的战略地位和作用,紧紧抓住自主创新的主线;要加强基础研究,着力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强化工业技术研究与应用,努力提高科研和制造水平;建立军民科技资源共享机制。

    孙来燕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工艺创新工作。充分认识工艺技术是关系军工制造业发展的核心技术,是保持和增强军工核心能力的重要手段。工艺创新对于武器装备性能、产品质量和制造成本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涉及武器装备研制生产的关键工艺技术领域,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必须依靠自主创新。

    会上,国防科工委授予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科技质量部等15个单位“国防科技工业工艺创新先进集体”称号。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航第一集团公司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的代表在会上作了交流发言。(陈宁)

    国防基础科研与工艺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记者从国防基础科研与工艺创新工作会上了解到,“十五”期间,国防基础科研计划和工艺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定位准确,作用突出,特色明显。国防基础科研计划坚持以先进工业技术为重点,着力解决科研生产中的共性和基础性问题;坚持前瞻性、探索性研究,着力增强技术储备,提高发展后劲,促进军民两用技术快速发展。

    二是在提升国防科技工业基础能力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国防基础科研围绕“设计上台阶,工艺上水平,试验验证上规模”,突破了综合优化和协同设计、关键工艺、综合试验与测试等关键技术,促进了传统制造模式的转变。解决了一批“卡脖子”共性工艺问题,促进了工业基础能力的提升。

    三是掌握了一批具有自主产权的核心技术。针对基础性、前瞻性的科学理论和前沿技术问题,加强了新概念、新原理、新方法的探索研究,在信息探测、精确控制、高效动力、核物理与核化学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获得了一批原创性的研究成果。

    四是对投入机制创新进行成果探索。研究建立了与教育部和中科院联合资助的有效机制,并积极探索与国家自然基金等有关计划的合作方式。坚持“大国防”理念,充分发挥多方面积极性,为国防科研服务。(陈宁)

 
 
 相关链接
· 温家宝:国防军队建设是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
· 廖锡龙:国防费增长与国家经济发展是相协调的
· 国防科工委关于修改《国防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的决定
· 45国驻华武官听《2006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