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务要闻>> 地方政务
 
北京:经改造绿化 昔日“城中村”今成“核桃园”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03月29日   来源:北京市人民政府

    “这棵树是核桃树,等过几年你长高了,核桃树就结果了!”春暖花开,家住北京市朝阳区呼家楼街道核桃园北里的王淑珍每天总要带小孙女到家门口的花园里玩上一会儿。生性活泼的孩子不仅在这里结识了新伙伴,还通过花园里的四座雕塑知道了古代的四大发明——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和造纸术。经过两年的改造和绿化,昔日环境脏乱的“城中村”变成了绿树成荫的“核桃园”。

    东核桃园紧临朝阳北路,属CBD区域。这片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的平房区,面积9000余平方米,居民175户,多为单位宿舍。由于年久失修,低矮的房屋破旧不堪,各种市政设施严重老化。王淑珍说:“居民自家拉出的电线就像蜘蛛网,大家搬个家有点事,开进一个小车只能蹭着走,常常引起纠纷。”2003年,朝阳北路开通后,东核桃园由于地势低于主干道,每逢雨季,家家灌水,大家进出一不小心就摔一身泥。

    2005年9月,东核桃园地区启动“城中村”改造。拆迁是“城中村”改造面临的最大难题。为确保顺利拆迁,呼家楼街道成立了“城中村”拆迁整治志愿者队伍,聘请心理专家和有关学者进行培训,让机关干部、志愿者吃透拆迁政策。志愿者带着《致居民的一封信》挨户走访,了解居民的实际困难。80岁的付山老人,从小生活在核桃园,靠出租八九间平房,月收入有4000多元,舍不得离开。在走访中,听说老人与儿子素有矛盾,趁拆迁儿子还想从老人手中拿钱,居委会主动从中协调,帮老人圆满解决了与儿子的财产问题,取得了老人的信任。如今,不仅老人和女儿搬进了楼房,还给外孙子留好了一套新房,剩下的养老钱更是让老人心里格外地踏实。

    平房拆除后,政府又出资150余万元在原址上建起了2500平方米的“核桃园”公园和5500平方米的停车场。茵茵的草坪、蜿蜒的小路、精美的雕塑,居民又多了一处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像东核桃园这样的“城中村”改造项目,2005年全市已完成69个。2006年,55个“城中村”完成了拆迁,25个“城中村”项目启动。2007年,将陆续完成22个“城中村”改造。2007年年底,为期三年的171个“城中村”改造项目计划将全部完成。

 
 
 相关链接
· 周生贤慰问北京环保干部职工 肯定北京环保工作
· 北京市环保之星选出 十名做出突出贡献者当选
· 北京市正在制订“奥运期间空气质量保障方案”
· “十一五”期间北京将新建四座餐厨垃圾处理厂
· 北京市“十一五”期间将投资124亿多元“治水”
· 北京:新楼开盘前开发商要公布所在地声环境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