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云南省最早参与防艾工作的非政府组织,十余年来,云南省红十字会获得过很多荣誉,但他们从未放缓防艾工作的脚步,从最早的“青年同伴教育项目”,到目前热切开展中的“蒲公英健康网络”和感染者生产自救项目;云南省红十字会一直在为宣传艾滋病防治知识、减少歧视和组织感染者生产自救而默默奉献。
早在1994年,云南省红十字会就在省内各大高校开展了“青年同伴教育项目”,成为云南省最早参与防艾工作的非政府组织。截至2005年11月,其开展的艾滋病预防与关怀项目扩展至10个州、市,拥有核心主持人近20名,培养同伴教育骨干近400名,同伴教育宣传员36139名,并有2000余名志愿者长期为防艾工作服务。2005年6月8日,云南省红十字会荣获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颁发的特别贡献奖。开展感染者生产自救项目
记者从云南省红十字会艾滋病项目办了解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药物滥用者戒断人员生产自救项目,是由中英性病艾滋病防治合作项目(简称:中英项目)支持的针对城市探索开展感染者和药物滥用者戒断人员生产自救项目,项目分别在昆明市和大理白族自治州实施。项目启动后,为昆明、大理两市41人提供了生产自救机会,缓解了他们的心理压力,增强了他们的生活信心,还增加了他们的经济收入,更为重要的是帮助很多人体现了自身价值。
在征得感染者及其家属的同意后,根据各人特点,项目办采取不同的方式共开展了18期技术培训和指导,培训内容包括:缝纫技术、图片装裱、十字绣、丝网印刷等。他们亲手制作的各种手工艺品销售总额达到54656元,很多人生平第一次通过劳动获得了报酬,不少人拿到工资的那一刻流下了眼泪。
推广艾滋病预防支持网络
2005年9月启动的“蒲公英健康网络”项目同样由中英项目支持。目的是让目标人群参与到防艾工作中,目标人群指:注射吸毒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同性恋者、性服务工作者,他们都是艾滋病高流行人群。当时在目标人群开展活动相对单一,处于“单打独斗”的局面。
为了降低目标人群艾滋病感染率,提高他们的凝聚力和防艾能力,同时摸索出重点目标人群网络建设,艾滋病预防相互支持可推广模式。在中英项目前期项目支持下建立了目标人群的学习型组织——“蒲公英健康网络”,让各类目标人群以会员形式加入其中。9个月培训学员582人次
“蒲公英健康网络”项目实施9个月后,云南省红十字会对省内14家草根小组的骨干人群进行了为期19期的能力建设培训,参与培训人员达582人次,据学员培训评估分析,培训满意度为很满意、满意的达99%。项目一名兼职工作人员还被评为“携手儿童青少年,携手抗击艾滋病”爱心大使的称号。虽然这一项目取得了良好开端,但仍需不断挖掘目标人群领军人物,由学习型网络向综合人力资源网络转型,下一步还将继续调动目标人群的积极性,由被动参与防艾工作转为主动参与,进一步强化培训骨干的能力。
目前,云南省红十字会开展基础调查和艾滋病防治等经验被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向全国推广。(刘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