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务要闻>> 部门信息
 
商务部在北京召开欧盟贸易救济工具绿皮书研讨会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04月03日   来源:商务部网站

    2007年3月30日,欧盟贸易救济工具绿皮书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此次研讨会由商务部主办,特邀欧盟委员会负责执行贸易救济法律的官员参加。来自商务部、进出口商会、部分行业协会、地方商务主管部门、企业的代表和专家学者、律师,以及欧盟驻华代表团、欧盟成员国驻华使馆代表、知名跨国企业代表等约150人参加了会议。

    贸易救济工具主要包括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其中尤其以反倾销最为常用,对我国企业的利益也影响最大。欧盟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同时也是对中国发起反倾销调查最多的世贸成员。到目前为止,欧盟已对中国发起127起反倾销调查,且有不断增加的势头,仅2006年一年对华反倾销立案就达12起,同比增长50%。

    2006年12月,欧盟公布了贸易救济工具绿皮书,对其贸易救济工具的立法及执行情况进行反思,并向各方公开征求意见。正是由于中国受到欧盟贸易救济工具的影响较大,中国企业、行业组织及专家学者等各界对此次欧盟贸易救济工具绿皮书评论活动反响强烈。此次研讨会的举办,正是利用欧盟就其贸易救济工具公开征求各界意见的契机,为中方企业、行业、律师、学界充分表达自身关注和立场并与欧委会官员进行直接对话搭建一个平台。

    此次研讨会上,商务部公平贸易局负责人结合中国企业遭受欧盟贸易救济措施的实践,表达了中方对欧盟贸易救济措施的关注,反映了我企业长期以来在应对欧盟贸易救济措施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同时,也表示了中方以对话和交流妥善应对贸易摩擦、稳定中欧经贸合作框架,实现共同发展的愿望。与会代表普遍认为,当前对贸易救济工具的认识必须放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进行考虑,这一点对于拥有27个成员国的欧盟而言尤为重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各国产业相互融合,彼此的经济联系密不可分,惟有顺应全球化需求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各国间产业合作才是提高产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贸易救济措施只能是在不得已情况下的最后选择,而不应当成为贸易保护的工具。与会产业及企业代表还结合欧盟对华反倾销调查案件的具体实践,现身说法,就欧盟贸易救济工具的实体和程序性规定、以及不公平、不合理及歧视性的做法发表了意见,特别是就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分别税率问题和替代国问题等进行了评论。

    中欧双方正致力于发展和深化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双方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面对全球化挑战,中欧应该更加密切合作,共同提高各自综合实力。中欧之间的贸易摩擦不应该轻易地诉诸贸易救济工具,而应更多地通过友好磋商和深化合作来解决。中方欢迎欧方就其贸易救济政策进行反思,希望欧方在调整其贸易救济政策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中方各界的立场,中方相信这将有助于中欧经贸关系的平稳、健康、和谐发展。 

 
 
 相关链接
· 欧盟已对我发起127起反倾销调查 有不断增加势头
· 美公布对华铜版纸反补贴案初裁中方表示强烈不满
· 商务部发布办法规定从事再生资源回收经营须备案
· 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商务部令2007年第8号)
· 商务部公告对原产于韩日进口铜版纸征收反倾销税
· 商务部在福州召开全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现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