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日,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开始向全市4万余名60岁以上的城镇低保老人发放慈善医疗“一卡通”。30名受助老人在现场领到每人500元的慈善医疗卡。据悉,“慈善医疗卡项目”从2001年启动以来,到2006年已有15万人次老人受助,累计发放金额达7500万元。 郭一江
3日,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开始向全市4万余位60岁以上、不享受任何医疗保障制度的城镇低保老人发放“慈善医疗卡”。
2006年9月,市政府推出了“高龄城镇无保障老人医保制度”,市慈善基金会为了做好慈善救助与政府这一救助政策相衔接,进行了排摸、统计、汇总,决定今年对60岁以上、不享受任何医疗保障制度的城镇低保老人实施慈善医疗救助全覆盖,总计在全市发放“慈善医疗卡”4万余张。
2001年,为了帮助部分未享受城镇医疗保险的60岁以上贫困老人就医,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启动了“慈善医疗卡”项目,向符合条件的老人提供每人每年500元的医疗费。持有“慈善医疗卡”的救助对象到定点门诊部就诊时,可免收挂号、诊疗费,部分服务类项目的费用减免60%。虽然每张“慈善医疗卡”面值只有500元,但实际上慈善医疗救助对象每年可享受到价值800至900元的救助。截至去年,已有近15万老年人领到了“慈善医疗卡”,累计受助金额达7500万元。
小小“慈善医疗卡”,凝聚各方好心人汗水。市慈善基金会各区(县)分会与乡镇(街道)社会救助部门、定点慈善医疗门诊部等机构,在救助对象的落实、费用的结算、持卡人的就诊服务等方面,互相配合,协同作战。市民普遍反映,慈善医疗门诊既实惠又方便,很多老人非常珍惜“慈善医疗卡”,甚至把它当作宝贝,舍不得用。家住鞍山五村98岁的周老伯用布把卡包得里三层外三层,说要等到生大病时才用。医生安慰老人说:“慈善医疗卡”就是帮助老人看小毛小病的,万一生大病还可争取其他救助。
昨天,在“慈善医疗卡”发放活动现场,30余位受助老人代表领到了慈善医疗卡。市慈善基金会理事长陈铁迪,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慈善基金会副理事长任文燕出席发放仪式。(周其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