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前,作为西北老工业基地,甘肃省面临着省以下国有企业亏损面达41%,扭亏无望、资不抵债和资源枯竭的“三类”国企占到了亏损大中型企业约70%的严重局面;6年后,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甘肃省上下攻坚破难,经历了产权制度改革、破产兼并重组、下划改制放活等许多充满风险与艰辛的改革之路,尤其是省上制定的“376”国企改革攻坚战的顺利完成,使全省国有企业在改制重组与破产淘汰中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产权更加明晰,效益大幅提高,资产迅速扩张。从2000年到去年底,全省国有企业资产总额从1527.42亿元增加到3051.44亿元,翻了一番;实现利润从10.36亿元上升到约110亿元,增加了10倍多。
国企改革是一件前无古人而又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甘肃省国企改革的第一个大“手术”就是改革企业产权制度。这几年,在省国资委及有关职能部门的努力下,金川公司引进了中国最大的钢铁企业宝钢和中国最大的不锈钢企业太钢等战略投资者,酒钢集团将优质资产山西宏阳钢厂77.5%的国有股权注入酒钢宏兴公司,兰铝、连铝、白银红鹭铝业将股权转让或增资扩股进入中铝集团,靖远煤业重组长风特电,农垦啤酒与青岛啤酒进行资产重组,华亭煤业通过整合煤炭生产企业与技改扩能进入了全国千万吨大型煤炭企业的行列等,省属重点企业产权改革挥写下了一个又一个大手笔。 (记者 黄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