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州海峡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启动 摸底琼州海峡
琼州海峡生态环境如何?矿产资源潜力多大?地质状况怎样?所有这些问题将通过调查找到答案。由中央财政支持、海南省地质调查院承担的琼州海峡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4月25日正式启动,由协助单位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调来的“奋斗五号”调查船今天起出海取样,开始为期一个月左右的野外作业。
海南省地质调查院负责人介绍说,琼州海峡是海南省联系内地的最主要通道,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海洋资源,开发前景广阔。但频繁的人类活动所产生的各种污染物,以及海洋开发等,对海峡生态环境也造成了不良影响,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琼州海峡的合理开发利用和有效保护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重大课题。因而,适时开展“琼州海峡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项目,目的是为琼州海峡海域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基础地球化学依据,为跨海通道等重大工程选址提供基础性资料。
据介绍,琼州海峡地球化学调查在海南省尚属首次。该项目通过琼州海峡海底沉积物调查,开展生态环境、资源潜力评价和基础地质研究。
调查区包括整个琼州海峡(2370平方公里),并向海峡西部的北部湾拓展1830平方公里。即北部西至广东省乌石港,东至广东省下洋镇,南部西至海南省儋州市木棠镇美龙村,东至海南省文昌市海南角。东西长约134公里,南北宽约32公里,面积约4200平方公里(见下图)。

灰色部分为调查区。制图/许丽 来源:海南日报
整个调查将于2008年12月结束。(侯小健)
有关专家指出地球化学调查要解决三大问题
“开展琼州海峡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主要是解决三大问题,一是掌握其海洋生态环境状况,二是了解资源潜力,三是开展基础地质研究,为跨海通道等重大工程选址提供基础性资料。”海南省地质调查院副院长、高级工程师傅杨荣4月25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傅杨荣说,琼州海峡矿产资源丰富,海底油气、滨海砂矿、海水化合物等矿产资源是海南省得天独厚的宝贵财富。如何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双赢,必须取得第一手的调查资料。通过资源潜力评价,以期为海南省矿产资源提供后备基地。
另外,琼州海峡作为海南省与内地联系的重要通道,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琼州海峡通道工程也将提上议程。傅杨荣说,通道工程的选址、设施安全、环境影响等,需要对海峡的地质、气候、海流、海水、海底沉积物和海峡历史演化等有深入透彻的了解。
随着海峡沿岸经济和社会发展,海峡环境状况也日益严峻。污染海洋环境的因素主要有陆源污染物、船舶排放的污染物、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的污染、人工倾倒废物污染和不合理的海洋工程的兴建和海洋开发等。查明海洋污染物的来源、存在形式、迁移转化、生态效应和演化历史,可为海峡渔业生产可持续发展和海南生态省建设保驾护航。
据介绍,通过区域地球化学特征研究,依据土壤污染等级标准,可开展海域污染等级划分,形成海域污染等级图。另外,通过开展地球化学异常查证与评价,划分安全区、优质区和污染区,为海域经济发展和环境治理服务,为海域资源合理利用提供相关资料。(侯小健)
相关信息:
地球化学调查
地球化学调查,是指通过地质、农业、水文等专家的采样、分析和数据处理,取得土壤中52种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地球化学资料,以此服务于农业、环境和资源调查评价的综合研究工作。
琼州海峡概况
琼州海峡是我国三大海峡之一,位于雷州半岛和海南岛之间,为一近似于东西向、且长度大于宽度的狭长型海峡,长约80公里,宽20-40公里,面积约237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约44米,最大深度120米。海峡西接北部湾,东连南海北部。以海峡中线为界,北部属广东省管辖,南部为海南省属地。 (侯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