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专门听取省重点项目建设工作汇报并讲话。他强调,重点项目建设事关国计民生,事关发展大计,事关工作全局,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带动和影响作用。各地、各部门、各有关方面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实搞好重点项目建设,以又好又快的发展,为加快“两大跨越”、推进“两大建设”、实现中原崛起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在认真听取了副省长张大卫、省发改委主任林景顺所作的省重点项目建设工作汇报后,徐光春就进一步推进全省重点项目建设讲了几点意见。徐光春首先指出,重点项目建设事关国计民生,事关发展大计,事关工作全局,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带动和影响作用。近年来,河南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成为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亮点之一,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的改善,为全省经济社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为实现“十一五”良好开局,完成“十一五”目标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成绩很大,效果很好。
针对如何进一步推进全省重点项目建设,徐光春指出:
第一,要思想上高度重视,充分认识重点项目建设的重要作用。对于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而言,没有投入,就没有产出;没有大投入,就没有大发展。目前,河南的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进入全面提升产业层次、加快经济转型、促进统筹协调发展的新阶段。项目是发展的载体,没有举足轻重的大项目,增长就没有后劲,发展就没有依托,经济转型就难以实现。省里确定的重点项目涉及能源、交通、基础设施、高新技术产业、环境保护等各个方面,对于推动全省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后劲具有重要意义,无论是对当前发展还是对长远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是我们必须紧紧抓住、着力抓好的一项重要工作。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一定要站在实现中原崛起的高度,充分认识重点项目建设的重要性,花大力气、用真工夫抓好重点项目建设。
第二,要处理好规划、协调、质量、进度等问题,切实抓好重点项目建设。一要做好规划。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程度,谋划好经济社会各方面需要确立的重大项目,安排好项目的布局、进程,制定充分体现科学性、前瞻性和可行性的规划。重点项目建设规划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子规划,一定要服从、衔接于总体规划这个“母体”。对规划确定的项目,每年还要制定周密的实施计划,确保有序推进、顺利实施。制定规划时要力避随意性、任意性,尽可能做到周密、周严、周全、周到,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二要加强协调。重点项目建设头绪多、难度大,涉及中央与地方之间、省与市县及部门之间、政府与企业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不同行业之间的关系问题,协调的任务相当繁重。省重大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要充分发挥协调职能,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为重点项目建设搞好服务。各级党委、政府要把重视、支持重点项目建设作为重要工作任务摆上议事日程,加强调查研究、统筹协调。各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三要注重质量。质量是工程建设的生命线,质量越高,工程使用寿命越长、价值就越大。可以说,建设高质量的工程就是最科学的发展,延长工程的使用寿命就是最好的节约,因此必须始终把提高质量放在重点项目建设的首位。要切实加强管理,严格有关技术标准,按照“政府监管、建设单位负责、工程监理、企业自检”的要求,层层落实责任制,把具体责任细化到每一个环节、每一道工序、每一个人,坚决防止出现豆腐渣工程。四要加快进度。进度与机遇、效益问题直接相关。抓好了进度,项目就能早建成、早见效,否则就可能失去建设和发展的机遇。由于市场瞬息万变,项目工期一旦拖长,就可能超出预算、增加投入、加大成本、造成浪费。此外,重点项目建设中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注意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和新材料;要充分考虑项目建设中以及建成后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注意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保护;要依法维护失地农民的权益,认真处理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
第三,要遵纪守法,把反腐倡廉工作贯穿重点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各环节。建设工程是腐败的易发地,“豆腐渣工程”、“烂尾工程”的根子就在于腐败。重点项目投资大,在招标、施工、监理等环节都容易出现腐败问题。要把思想政治工作、党的建设、廉政建设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改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规范事权、财权和人权,完善各类招投标制度,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问题;要强化监督、从严管理,把重点项目建设成为“廉洁工程”;要依法办事,在土地征用、环境评估等方面必须严格遵守有关法规。从事重点项目建设的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学习、严于自律、警钟长鸣,构筑起防腐拒变的牢固防线,努力成为廉洁自律的模范,用好的作风确保重点项目建设顺利进行。重点项目建设监督管理部门在督查项目质量、进度的同时,也要加强对作风、廉政情况的督查,确保重点项目建设顺利进行。
第四,要理清思路,把握关键,改进和加强几个具体行业的项目建设管理。
徐光春强调,要加强高速公路的建设和管理。他指出,2006年,河南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439公里,由2005年全国第四位跃居第一位,今年在建的里程有1000公里,要高度重视高速公路的建设和管理。要注意协调推进。只有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干线公路和农村公路协调发展,才能充分发挥高速公路和整个路网的整体功能和作用,才能提高公路基础设施的综合服务能力。要着力提高质量。目前河南省高速公路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质量问题,直接影响河南形象。一定要强化高速公路质量,努力把每一条高速公路都建成交通建设的精品工程、展示形象的窗口工程、造福人民的民心工程、发展经济的纽带工程。要强化经营管理。要处理好建设、养护和管理三者的关系,把工作重心逐步转移到建管并重、加强养护上来。在高速公路的运营管理上,要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和服务理念,在提高服务水平上下工夫。
关于铁路建设,他指出,铁路运输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将是交通运输业的主力军之一。我们一定要把推进铁路建设作为河南省当前必须抓好的一件大事、要事、实事。郑州黄河公铁两用大桥、郑州至西安等高速铁路专线、郑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和郑州火车站西出口等项目要加快进度,尽快形成施工高潮,保证不误工期,争取早见成效。郑州综合交通枢纽工程考虑了铁路、公路和城市交通等多种运输方式的集中换乘,是进一步巩固河南全国交通枢纽地位的关键和标志性工程,是在郑所有铁路项目的核心工程,要加快整体设计,提高设计的科学性和前瞻性,建筑风格要浑厚大气,体现中原文化特色,争取早日开工建设。轻轨是一个地方交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的标志,将是今后一个时期交通建设的重点工作之一。郑州市区和郑州到开封等中原城市群间的轻轨项目要抓紧做好前期工作,省发改委要做好规划和协调工作。
在谈到航空港建设和发展时,徐光春强调,河南省在四大交通运输体系中,铁路发展得最早,高速公路、铁路发展得最好,水运受到了客观条件限制,而航空事业发展严重滞后,建设和发展水平与扩大对外开放和应对经济全球化的要求不相适应。航空是现代化程度最高的交通方式,加大与省外、国外的交流合作要求河南省必须有四通八达的航空运输网。河南省有近亿人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未来河南省航空乘客数量会成倍增加、爆发式增长。从区位优势来看,河南位于中部腹地,通达四方、辐射全国,新郑机场完全可以成为换乘的枢纽,在这方面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我们要进一步认识到航空业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确立航空业优先发展的指导思想,加大工作力度,努力实现河南航空业的跨越式发展。要争取政策扶持。力争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民航总局将郑州新郑机场规划为重要的航空枢纽,获得更多的支持。要精心规划。用长远和战略眼光,科学合理划分省内各机场的功能定位。无论从人口、区位优势来看,还是从交通发展趋势等方面看,郑州新郑机场都会有大的发展,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都要确立郑州新郑机场是河南中心机场的观念。洛阳、南阳等机场要重点发展支线机型,开辟支线航班,机场建设和飞机都要避免大型化。有关部门要尽快对全省的机场发展作出科学规划,突出重点,明确方向,力争早日将郑州新郑机场建成国际性的、功能齐全的现代化航空枢纽。机场广大干部职工要更新经营和服务理念,学习现代管理知识,提高思想素质、业务素质,提高机场管理水平,以高素质、严管理和硬作风推动河南省航空业发展。要改革和完善体制。制度和体制带有根本性,从一定意义上决定了郑州新郑机场发展的方向和速度,省有关部门和郑州市要认真研究,尽快理顺郑州港区建设管理体制,实现其更好更快发展。
关于电力项目建设,徐光春要求,电源建设要继续坚持“上大压小”的原则,在加快关闭淘汰小火电基础上,积极有序地推进高参数、大容量机组建设;考虑到电源建设的接续性,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做好项目储备和前期工作,争取再有一批项目进入国家三年建设规划。
对于城建环保项目建设,他强调要搞好污水处理厂项目建设,保证按期建成,同时高度重视污水网管建设。要逐步加大投资,改善污水网管状况,逐步增加污水处理量。电厂脱硫工程是推动节能降耗减排的一项硬措施,各市、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协作,搞好配合。要管住新项目,没有设计安装脱硫装置的不允许开工。要限期改造原有项目,对没有按规定时限建成脱硫设施、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和总量控制要求的电厂,不发放发电许可证和排污许可证,不安排发电量计划;对二氧化硫污染严重又不进行治理的电厂,依法予以停产治理。
徐光春最后强调,重点项目建设是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工作,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各地、各部门、各有关方面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齐心协力、奋发有为,切实搞好重点项目建设,为加快“两大跨越”、推进“两大建设”,实现中原崛起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记者 平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