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著名电影台词:二十一世纪最缺的是什么——人才!当下,广西正努力争取北部湾开放开发与泛北部湾经济合作上升为国家战略。然而在北部湾开放开发中,最缺乏的正是人才。记者从自治区有关部门了解到,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在人才资源开发方面面临着诸多问题。
各行业高素质人才相对缺乏
人才是经济发展的最重要支撑之一,放眼全国,从深圳特区到上海浦东新区,国内各个经济区的成功都依赖于高素质人才的集聚效应。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中,人才资源开发方面却存在许多问题,高层次、高素质人才十分缺乏,人才整体质量不高,吸纳人才困难。
据了解,全区国有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中,研究生和本科生占的比例分别仅是1.43%和18%。人才结构上也不太合理。由于工业产业基础较差,专业技术人才中70%集中在非物质生产部门。公务员队伍中高学历人才偏少,本科以上学历公务员仅占32.3%。
一边是国有企事业单位和公务员队伍中的高素质人才缺乏,一边每年众多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暴露出现在用人体制和机制上的弊端。
广西国有企业急需人才的引进比较困难。举一个例子。防城港港务集团曾招聘船舶驾驶船长、大副、轮机长,要求受聘者所学的是航海技术、轮机管理等紧缺专业,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持有船舶驾上岗证。要求颇高但待遇却不尽如人意,结果招聘情况不理想。据调研,受到体制影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大部分企事业都很难以较高的待遇吸引人才。
随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钢铁、石化、林浆纸业、港口建设、海洋产业等重点产业的加速推进,这些产业生产一线需要大量人才。稀缺的人才种类还有:生产经营、资本运作等方面具有较高造诣的管理人才,高素质、专业化、能开拓国际市场的国际化外经贸专业人才和精通东盟国家语言、熟知东盟国家情况、有国际导游资格的小语种导游。2007年,广西高素质、职业化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缺口约2000多人;工业设计、制造、研发、软件开发等人才需求缺口约3000人;全区机械制造人才缺口达1万人,电子信息人才缺口3000人,生产服务一线高技能人才缺口达数万人。
缺乏人才集聚的载体,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人才缺乏的原因之一。人才集聚载体包括产业、高校、实验室等。另外,广西重大科研课题和重点工程项目少,人才发挥作用的舞台比较狭小。广西高水平的高校数量不多,北部湾经济区高等教育发展比较滞后,人才培养与经济区发展需要很不适应。
如何形成人才“洼地”效应
前不久全国政协“推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专题调研组来广西调研,调研组组长、全国政协常委陈清泰特别对北部湾开放开发中的人才问题提出建议。他说,北部湾从自然环境、区位优势上比国内很多地方好,但不应输在人才上。我们应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争取更多的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形成高素质人才的“洼地”。要办好已有的大学,要加强干部的培训,要改革干部人事制度。
为加快北部湾经济区人才资源开发,广西将采取一系列积极措施——
建立灵活的人才引进政策,加快人才集聚步伐。广西正抓紧研究制定北部湾经济区吸引人才的优惠政策,采取特别的、开明的、完全开放的人才政策,大力培养和引进一批提升广西经济管理水平、现代制造业水平和整体竞争的中高级人才。鼓励国有大中型企业面向海外招募高层次人才,可以把股权激励作为吸引人才的重要手段,采取灵活有效的办法扩大企业对高级人才的容纳能力。正在研究制定高级人才进入事业单位可以不受编制限制的政策。
加强集聚人才的载体建设。争取在国家产业布局中,给予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以适当倾斜,安排更多的产业类项目,以进一步促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围绕重点优势产业的发展集聚人才,抓好人才小高地建设,突出重点产业、重点项目、重点学科,采取行政推动与市场调整“两车轮驱动”的办法,吸引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形成学科带头人、博士后、博士、硕士等高层次重点人才集聚的小高地。营建两个适宜人才创业的平台:一个是把知识转化为技术的平台——实验室,要建设一批对社会开放的国家和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另一个是把技术转化为产业的平台——风险投资资金,由国家支持地方政府建立种子资金,支持科技人员和留学人员创业,同时引入风险投资资本,让精于技术推广应用的科技人才从事应用开发工作,把好技术、好项目得以迅速转化为产业。
努力提高现有人才素质。一是抓好人才培养与教育,围绕重点产业、重点项目和重点领域的要求,促进高层次和急需人才快速成长。二是加强国家有关部委和东部发达地区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人才支援,每年选送一批优秀青年干部到国家有关部委和东部发达地区挂职学习培训。三是创新培训方式,采取国际国内联动,政府企业协同的方式,走出去,请进来,扎实做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外向型人才开发,重点开展金融、港口建设、经济管理、物流管理为主题的外国专家聘请和出国(境)培训工作,开发外向型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
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努力建设一批较高水平的大学和重点学科,从整体上提升广西人才培养的层次。建设2-4所高水平的大学,逐步从以培养本科生为主转为研究生教育与本科生教育并重,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培养大量的高级专业人才和高校师资,着力解决广西高校科技创造力不足的问题。创建一所北部湾大学,为东盟地区及北部湾地区培养人才。
建立国际交流平台,营造良好的人才引进环境,打造新的人才高地。一是积极推进对东盟等重点区域引才引智的项目开展,举办中国-东盟人才高峰论坛,以“人才合作”为主题,邀请东盟国家政府官员、学术界和企业界代表出席,通过举办人才高峰论坛,促进中国-东盟各国人才的交流与合作,为经济贸易提供人才支撑。二是紧贴与东盟经济合作相关的重点产业、重点项目集聚急需紧缺人才。围绕实施“一轴两翼”区域经济合作战略的推进,打造外向型人才引进、集聚、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建设东盟人才的培养和集聚基地,构建区域人才交流与合作的桥头堡,引进与通道经济、海洋经济建设相配套的紧缺人才。 (方慧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