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老工业基地振兴对科技的需求,我省把自主创新摆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2006年,全省实现高新技术产业技工贸总收入2180亿元,工业总产值2100亿元,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400亿元,利税32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2%、16%、3.7%和23%。
长春、吉林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为我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和辐射源。两个高新区围绕光电子信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汽车配套产品、科学仪器仪表等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有1200多户。
为充分发挥我省重点高校优势,吉林大学建立了大学科技园,省政府制定了专门政策,现入园企业已达到80户,孵化科技成果180项。
在科技部支持下,一汽集团率先研制成功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混合动力客车、轿车产品,形成了从整车设计、关键制造技术和综合测试的自主创新能力。“红旗牌混合动力轿车”,排放指标已达欧Ⅲ标准,一汽解放牌混合动力客车已自主开发出7辆样车,其中2辆投入示范运行。
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开发出我国首列国产跨座式单轨车,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拥有此大型车辆制造技术的国家。200km/h动车组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车辆总装配全面进入国产化生产阶段,首批4列国产化动车组在全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中投入运用。
中油吉林石化公司建有目前中国最大的ABS生产基地,研发的阻燃ABS专用料,已经通过美国UL认证机构V-0级测试。拥有国内惟一的甲基异丁基酮生产装置,年产甲基异丁基酮1.5万吨。自行设计和建设的5万吨/年生产能力的橡胶C线已经投产,年产值可增加5亿元,成为国内最大的合成橡胶生产基地。
由长春光机所牵头研制出的一套“60实用化背投式激光彩色投影电视”和一套“200前投(也可作背投)激光彩色投影电视”,已经申请了32项专利。长春新产业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已建成年产4万台绿光激光器、年产2万台蓝光激光器的生产线,产品的稳定性、体积、输出功率等综合指标,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长春应化所研制的二氧化碳基可降解塑料,已获得授权美国专利2项,中国发明专利12项,建立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千吨级生产线,研制的二氧化碳共聚物及其产品申请了3项中国发明专利,并获得了省药监局颁发的二氧化碳共聚物医用敷料生产许可证。这是二氧化碳共聚物首次获得医用材料的生产许可。
长春一光先后开发50多个系列几百个品种的光电编码器,堪称中国编码器第一品牌,申请专利百余件,占国内市场份额的60%。吉林大学研制的基于红外激光技术的数字化电子白板特色产品,已经申请了发明专利6项,2项已授权,实用新型专利6项,4项已授权,获得软件著作权1项,并获得第15届全国发明展览会金奖、银奖,形成了自主创新的电子白板核心技术体系。(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