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友好合作 共促发展繁荣
——新闻办主任蔡武在中英媒体论坛欢迎晚宴上的演讲
(2007年4月16日 伦敦)
尊敬的乔维尔大臣,
尊敬的傅莹大使,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我很高兴应邀出席今天的晚宴,并同各界朋友见面。长期以来,在座的许多朋友特别是媒体界朋友为促进中英关系发展做出了积极努力,借此机会,向你们致以诚挚的问候和谢意。
中英两国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都曾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两国之间的交往源远流长,有过许多令人难忘的友谊篇章,也经历过许多曲折困难。57年前,英国在西方大国中率先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较早同新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同样在上个世纪50年代,英国工商界一些有识之士冲破重重阻力,进行了著名的“破冰之旅”,开启了同新中国的经贸往来。1997年,中英通过和平谈判成功解决了香港问题,为两国关系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中英两国关系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在政治方面,中英两国高层接触互访频繁,已成为两国关系发展的重要特点。一系列高层交往和对话,大大增进了双方的政治互信。在经济方面,无论是经贸、投资还是各领域的合作都展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两国密切的经贸合作,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在文化方面,两国签署了政府间文化合作协定,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也日益活跃,文艺团组互访频繁。中国于2004年在英国举办了文化年,此后连续几年在伦敦举办中国文化季。英国也在中国举办了形式多样的文化交流活动,大英博物馆现正在我国故宫举办展览。英国工商界初步商定将在2008年举行“CHINA NOW”大型文化活动。目前,中英双方共同利益不断扩大,重点领域合作成果显著。可以说,中英关系经过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已日臻成熟。
随着两国政治、经济、文化交往的不断发展,两国在传媒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也在不断增多,这种合作交流进一步增进了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与友谊。我注意到,近几年来,英国著名媒体派出强大的采编力量,从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各个方面集中报道中国以及中国发展对世界其他地区的影响,为使英国人民全面了解认识中国做出了努力。同样,中国的主要媒体几乎每天都有关于英国信息的报道,也都与英国媒体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
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曾经说过:“不同文明之间的接触在过去常被证明是人类进步的里程碑。”罗素先生的话,强调了不同国家开展交流对话,增进相互了解的必要性。中英关系的发展,再次证明了罗素的话是至理名言。
对中国人来说,英国并不是一个陌生的国度。在这里,第一个爆发世界近代史上的资产阶级革命,第一个完成工业革命,第一个迈进现代社会,她见证了人类从数千年的农业文明走向现代工业文明的历程。英国又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国家,涌现出许多世界闻名的思想家、政治家、科学家和文学家:牛顿、瓦特、洛克、亚当?斯密、莎士比亚、达尔文、莫尔、欧文,等等。这些伟人对人类进步和世界历史的影响和贡献是众所周知的。正是他们与所有英国人民一道创造了灿烂的英国历史和文化。我相信,这个名单中还会继续加入新的名字。
中国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也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远在两千多年前,中国人民便开辟了至今传为美谈的由中国长安到遥远的地中海沿岸古罗马帝国的“丝绸之路”,架起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中国数千年的历史和汗牛充栋的史籍极大地扩展了西方世界历史观念中时间和空间的视野,中国艺术品、中国科举制度、和中国的政制都曾在欧洲国家产生过影响。勤劳智慧的中国人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人民的地位和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改变,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是从1978年邓小平先生提出改革开放政策后开始的。改革开放29年来,中国人民找到了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深化市场取向的改革,积极实施全方位的对外开放,中国的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综合国力大为增强,人民的生活不断改善。从1978年到2006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从1473亿美元增长到26000多亿美元,在世界各国中排位第四,年均增长9.7%;进出口总额从206亿美元增长到17600多亿美元,在世界上排位第三,年均增长超过17%;这些确实是令人自豪,令人欣喜的。中国虽然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但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由于拥有13亿人口,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还排在世界第100位左右,而且中国在发展进程中还面临着不少新的矛盾和问题。到过北京、上海、广州等一些大中城市的外国朋友,都会强烈地感受到中国这些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同时,到过中国西部和广大农村的外国朋友,也会强烈地感受到中国的发展还很不平衡。总之,中国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还需要经过很长时期的艰苦奋斗。
根据我国国情,我们提出了在本世纪头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争取到2020年使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达到40000亿美元左右,人均达到3000美元左右,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回顾中国走过的路程,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和平发展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我们在不断总结发展经验、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对内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外致力于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坚持以人为本,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是一条在维护世界和平中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促进世界和平的道路,也是在和平共处的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友好关系,谋求互利共赢的道路。我们提出的和谐社会的目标是建设一个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是中国人民千百年来的美好愿望,是我国各族人民为之不懈奋斗而追求的社会理想,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我们提出的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就是促进各国相互尊重,求同存异,互信共处,在和平、发展、合作、普惠的世界秩序下实现均衡发展,互利共赢,共同繁荣。我们认为人类社会只有和谐发展,才能实现共同繁荣,我们愿意以实际行动推动各国人民的和谐相处,全球经济和谐发展,不同文明和谐进步。我深信,我国提出的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的主张,不仅体现了中国人民的美好愿望,符合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符合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体现了人类社会所追求的共同目标。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进入新世纪,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当前,人类社会面临各种挑战,恐怖主义、局部战争、跨国犯罪等问题,仍然影响着世界的和平与稳定;环境恶化、自然灾害、传染性疾病等,依然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为应对人类社会的各种困难与挑战,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和作为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发达国家的英国,应该共同肩负起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重任,成为更加紧密的合作伙伴。
朋友们知道,北京即将迎接2008年夏季奥运会,伦敦将举办2012年夏季奥运会。弘扬奥林匹克精神、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社会共同发展,是中英两国人民的共同期待和追求。奥运会这一世界体育盛会将是一条特殊的纽带,把中国和英国紧紧联系在一起。奥运会也给我们提供了更多、更大的合作机会。为了办好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我们需要向别人学习,尤其是向曾经举办过两届奥运会的英国学习。
展望未来,中英两国关系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和巨大的潜力。我们应当利用两国经济发展为中英经贸合作带来的机遇,挖掘合作潜力,推动贸易、投资、金融及能源等合作更上一层楼。双方应在教育、科技、文化、环保、公共卫生、体育以及在社会发展、可持续发展和执法合作等领域继续加大交流力度,为造福两国人民而共同努力。我们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也愿意加强与英国新闻主管机构的交流合作,通过促进中国媒体与英国大众传媒之间的交流合作,把中英文化领域的交流合作向深度和广度拓展,以增进两国人民的了解与友谊,进一步推动中英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持续深入发展。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