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务要闻>> 部门信息
 
新闻办主任蔡武:让媒体架起中德友好合作的桥梁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05月18日   来源:新闻办网站

让媒体架起中德友好合作的桥梁
——新闻办主任蔡武在中德媒体论坛上的演讲

 (2007年4月20日 柏林)

尊敬的威廉国务秘书, 

尊敬的蒂伦主席, 

尊敬的赵彬临时代办,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今天,中德两国的传媒界人士和新闻机构负责人在这里相聚,共同就加强中德媒体交流、推动两国新闻领域友好合作、增进中德两国人民友谊进行探讨,这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借此机会,我愿向在座的各位,并通过你们向德国人民致以真诚的问候和敬意。在这里,我还要感谢贝塔斯曼集团及所有为这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付出了辛勤劳动的人们。

    谈起中国和德国,实际上,两国人民都比较熟悉。中华民族和德意志民族都是世界上伟大的民族,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都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人民对德国哲学、文学、音乐、科学成就和对人类文明所作出的贡献十分钦佩。德国的康德、黑格尔、贝多芬、巴赫、哥德、席勒、海涅、爱因斯坦都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名字,这些具有世界影响的哲学家、科学家、文学家和音乐大师的作品深受中国人民喜爱。

    谈到中、德之间的交流,两国交往和友谊可谓源远流长。最早的往来可追溯到14世纪,至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15世纪70年代,《马可?波罗游记》在德国出版。17世纪初,著名的科隆人汤若望抵达中国,并在中国生活了43年,他参加了中国明末时期的历算改革,同时编订《崇祯历书》,为中国实行新历法作出了贡献。当时,中国的瓷器和丝绸输入德国并受到青睐,中国的炼丹术也曾对德国化学研究产生了一定影响。德国著名哲学家和教育家莱布尼茨写出了《中国近事》一书,书中主张欧洲人学习中国哲学,开展欧洲文化与东方文化交流。两国间彼此翻译出版的大量文学名著促进了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被德国人称为中国文学翻译大师的库恩,曾翻译了中国的《红楼梦》、《三国演义》、《金瓶梅》等多部古典文学名著。近代许多中国人在寻求救国之路时,也曾到德意志土地上去求学、寻求真理。我们敬爱的朱德元帅在德国留学的经历,至今仍是中国留学史上的华彩篇章。谈到德国的伟人,中国人还要特别提到马克思和恩格斯,他们的思想和理论是当代中国思想理论的重要来源。

    历史上的密切交往对两大民族的发展都产生过深刻的相互影响。至于在当代,两国关系的发展远远超出了我们前辈的时代。今年是中德建交35周年,我们高兴地看到,中德建交以来,两国在各个领域的友好合作关系经受住了时间和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发展的速度、深度和广度都是前所未有的。两国高层互访频繁,领导人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和接触,政府各部门建立了多层次的协调与合作机制。两国经贸合作不断扩大,德国企业在华直接投资迅速增长,德国作为中国在欧洲最大的贸易伙伴的地位进一步增强。两国互谅互信,在彼此关切的问题上互相理解和支持。中德关系有着广泛而牢固的基础,中德友好深入人心,中德合作前景广阔。

    中国在过去近30年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我国已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民主法制建设取得了新进展,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是,中国有13亿人口,经济发展还很不平衡,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还需长期艰苦的努力。集中精力搞现代化建设,仍然是我们今后一个时期的根本任务。我们将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坚持以人为本,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不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不会对别国构成威胁。和平发展道路的精髓就是通过争取和平的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己的发展促进世界和平。我们把发展立足点放在主要依靠自己的发展上,主要是通过扩大内需促进发展。中国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人力资源,有广袤的土地和丰富的资源,有潜力巨大的市场,这都是我们能够主要依靠自己发展的基础。中国在发展中确实遇到能源、资源和环境等方面的制约,但经过多年的探索努力,并在认真总结和吸取各国在发展进程中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我们基本找到了一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条道路是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具体体现,也是完全符合中国国情和广大人民意愿的道路。

    中国实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中国的发展给包括德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坚持对外开放是我们一项基本国策。自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10%,对国际贸易增长的贡献率超过12%。中国奉行自由贸易政策,坚持平等互利原则,我们希望同贸易伙伴共同努力解决贸易不平衡问题。我们主张消除各种贸易壁垒,各国进一步开放市场,建立一个公开、公正、合理、不带有任何歧视的国际多边贸易体制,使各国都能真正在贸易中受益。

    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国家。多年来,中国一直积极参与国际体系的各种合作。目前中国已加入了1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300多个国际合作条约。中国坚决反对恐怖主义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积极参与反恐合作,制订了全面防扩散出口管制法律体系,中国以实际行动与世界各国共同推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朝着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中国在预防和应对全球及地区挑战、危机和冲突中发挥了负责任大国的作用。

    中国和德国同是世界上有着重要影响的国家,两国发展合作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德国经济发达,资金雄厚,科技水平处于世界前列。中国正在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和巨大的市场需求。中德在科技、教育、文化、法律、旅游、人力培训等方面各有优势,双方都有加强交流合作的愿望,中德两国在反恐、应对和预防全球及地区的挑战及重大国际问题的看法存在着广泛一致。我们应当继续深化合作,加强协调,共同致力于推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中国与德国走过了不同的发展道路,两国在社会制度、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确实存在差异,但我们两国之间不存在历史积怨,也没有根本利害冲突。这些差异和面临的共同挑战应该成为彼此交流与合作的基础。中国政府重视促进中国媒体与包括德国传媒在内的国际传媒界的合作。推动中外媒体的交流合作,让世界更加全面客观地了解中国是我们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希望学习德国和世界传媒业同行的先进管理经验和经营理念,进一步推动中德两国信息的交流。我们也愿意向包括德国在内的各国媒体提供及时、全面和客观的中国信息,中国的未来发展需要得到包括德国在内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持和理解,尤其需要德国媒体给予积极关注。2008年北京将举办夏季奥运会,这是中国人的百年梦想。当然,奥运会属于全世界。为此,我们提出了“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口号。我们希望通过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把一个真实的中国展示给世界。我们衷心期待能得到包括德国在内各国媒体的关注,欢迎派更多的记者去采访报道中国。

    媒体是传播信息、传承文化、扩大不同文明交流的重要载体,也是各国加强了解、增进友谊的桥梁和纽带。过去,中德两国媒体为传播两国文明,加深两国人民的了解和友谊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在推动两国友好合作关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相信,今后两国媒体通过在更广阔领域里的交流合作,一定会为发展中德关系作出新的贡献。

    300多年前,被誉为“欧洲百科全书”的德国伟大学者莱布尼茨在谈到中国与欧洲两大文明的交流时曾经提出:“要在距离遥远的民族间建设一座相互交流知识和技能的桥梁,最终走向一个新的和谐。”300年后的今天,中国与欧洲发展关系同样迫切需要这座桥梁。我希望我们两国的媒体能够成为建设这座桥梁的建设者,共同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最后,预祝本次媒体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相关链接
· 新闻办主任蔡武会见谷歌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 蔡武:创新人权理论 切实增强我国人权领域话语权
· 《中国人权年鉴2000-2005》出版 蔡武为书作序
· 蔡武表示:中国政府重视与国际传媒界的交流合作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