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务要闻>> 地方政务
 
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杰出传承人可享受政府津贴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05月27日   来源:浙江日报

    杰出民间老艺人可以享受政府津贴、破坏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受到重罚、“非遗”可以加以合理利用……日前,浙江省人大常委会第32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为“非遗”撑起了一把“保护伞”。

    杰出传承人可享受政府津贴

    目前,不少“非遗”后继乏人,部分“非遗”传承人的生存状况较差,一些身怀绝技的老艺人年逾古稀,很多独门绝技随着老人的离去面临失传消亡。

    对此,《条例》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和传承单位,应通过提供必要场所、给予适当资助、促进交流与合作等方式给予支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有突出贡献的代表性传承人,除授予相应荣誉称号外,可给予适当的津贴。

    侵占破坏“非遗”要受重罚

    针对将“非遗”资源转让出卖、谋取私利造成文化珍品流失的状况,《条例》规定,对侵占、破坏列入“非遗”名录项目的资料、实物、建筑物、场所等行为,可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并没收违法所得。

    境外人士未经备案对“非遗”进行学术性考察与研究的,可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未经审核批准对具有保密性的“非遗”进行学术性考察与研究的,可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并没收考察所得资料和实物。

    “非遗”可加以合理利用

    《条例》鼓励支持以弘扬优秀“非遗”为目的的文学艺术创作,并允许与“非遗”相关的、具有较高价值的民居、建筑物、场所向公众开放。

    《条例》还鼓励建立“非遗”合理利用基地,科学合理开发利用“非遗” 资源,促进“非遗”适度运用于文化、旅游等相关产业发展。但在利用“非遗”进行创作、改编、表演、展示、产品开发、旅游等活动中,要尊重其原真性和文化内涵,不得歪曲滥用。

    对传统文化生态保持较完整,并具有特殊价值的村落或特定区域,可以建立“非遗”生态保护区,“非遗”丰富的地方应建立专题博物馆,收藏、保存和展示当地的“非遗”,单位和个人也可兴办专题博物馆、展示室等展示“非遗”。(记者 王婷 实习生 朱馨 )

 
 
 相关链接
· 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开幕 1112个"非遗"项目亮相
· 我国将公布首批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 文化部部长助理丁伟等考察成都"非遗节"筹备情况
· 北京龙潭庙会“非遗展演”引人注目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