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至24日,由交通部总工程师周海涛、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王玉、质监总站站长李彦武等专家组成的交通部督察组对在建的上海长江桥隧、浙江舟山连岛工程、浙江黄衢南高速公路衢南段、福建泉三高速公路、厦门翔安隧道等工程的质量与安全管理情况进行了监督检查,本报记者全程随行采访。
监督检查中,检查组采取现场考察、现场试验以及询问施工工人等办法,对5个在建项目的工程质量、安全、设计变更等情况进行了仔细、严格的检查。周海涛、王玉、李彦武等专家经常不顾日晒、大风、闷热等自然条件影响,爬上五六十层楼高的桥墩、钻进几百米深的隧道,一丝不苟地进行监督检查。检查组的同志有时衣服一天要被汗水湿透几次,回到住处往往全身布满灰尘,尤其是因要走施工便道,上午的黑皮鞋到了晚上就成了“黄皮鞋”。
在检查随行采访中,记者真切地感受到,一项项公路工程就是一件件建筑设计作品,而这些作品成为“精品”的过程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除了需要在投资、材料、施工工艺等方面得到保障外,还要在科技创新、加强工人培训、精细化管理等方面狠下工夫。督察组在检查中发现的有些问题值得公路建设行业的普遍关注。
工程越难质量反倒越高
交通部督察组这次督察的5个工程都是重点工程项目,尽管这5个工程在质量安全管理方面各有特色,但上海长江隧桥、舟山连岛工程和厦门翔安隧道这3个技术难度国内顶尖的桥隧工程的质量安全管理水平却明显要高于技术难度相对较弱的其他两个项目。
交通部总工程师周海涛认为,长江隧桥的设计、施工管理、现场监理等各方面情况和其世界级项目的地位要求是匹配的,长江隧桥施工现场也是他所见到的最好的施工现场之一。交通部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王玉建议长江隧桥建设指挥部总结经验,把工程设计、施工等方面的好做法、好经验上升到“国家工法”的高度,为以后的桥隧工程建设提供好的经验。
交通部质监总站站长李彦武评价舟山连岛工程安全质量管理工作是“今年比去年好,看到的比听到的好”。针对金塘大桥和西堠门大桥桩深、塔高、跨长、施工具有相当难度和风险的特点,舟山连岛工程建设指挥部依靠科技支撑和专家把关,探索出了直升机牵引悬索桥先导索过海、桥墩及基础防船舶撞击、非通航孔1600吨预制箱梁搬运等核心关键技术,使质量控制、安全生产总体上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工程越难质量反倒越高”现象的另一侧面理解就是“工程简单质量倒不够高”。督察组的专家认为,之所以出现“大桥比小桥、小桥比小型结构物好”这种“质量倒挂”的现象,除了因为大工程资金投入大、技术力量雄厚外,更重要的是业主、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参建单位对工程项目重视程度的差别。最能证明此问题的一点是,同样的施工单位在这次督察的某条高速公路上干的工程,无论在原材料把关、外观质量还是内在质量方面都要远远逊色于该施工单位在舟山连岛工程中所干的工程。
工程越难,业主、施工、监理等单位越重视,工程无转包、分包现象。大型工程一般都使用大型、先进的施工装备和工厂化施工工艺,质量易控制、安全生产隐患少。
督察组在反馈会上明确提出:“业主应建议施工单位调整不合格、不负责的项目经理。”
环保纳入监理范围
堆在陆地上占用耕地,抛在长江里又会污染环境,修建隧道时从长江江底挖出的泥沙如何处理?
上海长江隧桥在建设中通过引进法国MS公司先进的泥浆分离系统,实现了泥浆的循环、节约、环保利用。该系统将江底挖出的泥浆进行物理分离,符合灌浆要求的用于灌注到隧道顶部的盾构构件中,不合适要求的用于吹填陆地。泥浆的循环利用,大大降低了泥浆的排放量,减少了对环境影响。
督察组发现,这5个项目都在积极推进资源节约型建设、大力发展循环行业。福建泉三高速公路在设计中就制定了项目的环境控制总目标,明确要求促进项目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统筹兼顾、和谐统一,减少项目建设对环境的破坏。三明段SMJ3总监办将环境监理纳入了监理范围,组织专人有针对性地编织了“监理细则”中有关环境保护的内容,严格按照细则和补充细则的规定进行施工环境保护监理,在日常工作中随时对施工中出现的破坏环境现象进行制止,监督整改措施的落实。
不抢工期重质量
“大干快干,争取……”、“百日会战……掀起高潮”等以往在工地上经常看到的标语在这次督察的5个项目中很少见到踪影了,取而代之的多是“质量第一……合理安排工期”、“建优质工程、树世纪丰碑”等激励性的语句。
督察组在检查过程中发现,截至5月22日,厦门翔安隧道服务隧道、左线隧道、右线隧道分别完成开挖2356米、2091米和1821米,约占各自全长的40%、34%和30%,累计完成投资8.122亿元,工程总体进度在计划工期控制范围内,无压缩工期行为。
浙江舟山连岛工程、浙江黄衢南高速公路衢南段、福建泉三高速公路等工程总体进度也在计划工期控制范围内。上海隧桥根据“安全第一、质量创优、好中求快、稳步推进”的建设指导方针,全面分析和掌握影响工程进度的各种因素,运用动态控制原理,将实际情况与进度计划进行对比,找出产生偏差的原因,并制定纠偏措施,使工程进度按预定计划执行。主管公路建设工作的上海市副市长杨雄对上海隧桥工程在质量、安全方面提出了更具体、更高的要求,他要求将“好中求快”改成“好中求更好”。
督察组的专家普遍认为,省市领导对合理工期的理解与支持,对保证工程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专业化队伍 “专业化”工程
上海长江隧桥建设指挥部总指挥黄融之前是东海大桥建设指挥部的常务副总指挥,厦门翔安隧道业主方负责人——厦门市路桥建设投资集团总经理黄灵强之前多次参与管理过海沧大桥等厦门重点路桥工程的建设,舟山连岛工程施工单位是二航局、路桥建设、二公局等国内路桥施工方面的铁军……
交通部督察组在这次督察中真切地感受到,施工从业单位(业主、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是否专业化、职业化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专业化队伍更能建出“专业化”工程。
交通部总工周海涛根据他多年的工作经验认为,建设一个好项目,前提是要有一个好业主。上海长江隧桥工程和厦门翔安隧道工程印证了他的说法。这两个工程业主方负责人黄融和黄灵强对项目了如指掌,与专家交流时各种专业术语脱口而出,他们熟悉工程管理又推行专业化工程管理,既让各施工单位心悦诚服,又避免了各种管理漏洞。
李彦武称“专业化业主”是“精品工程”宝贵的财富,因为他们可以把以前项目经验教训带到下一个项目,有效避免目前许多公路项目建设时的业主建成后转身成为运营管理人员、进而造成其所在行政区域公路行业内出现“成绩自己带走,把问题留下来”的局面。
有意思的是,督察组专家在询问长江隧桥现场施工的农民工后得知,他们中有许多也是“专业人员”,干过杭州湾大桥、东海大桥或润扬大桥等工程,对大型桥隧工程各种施工工艺、质量安全控制要点等要明显优于其他农民工。
科技进步是精品工程重要保证
“看,看,张劲泉专家在检查隧道的防水情况、蒋树屏专家在询问施工人员……”5月23日下午,正在厦门翔安隧道建设指挥部检查内业情况的督察组成员突然在办公室屏幕上清晰地看到了其他几名督察组成员在几公里外、十几米深的隧道里的活动。这主要得益于厦门翔安隧道在建设过程中所加强的信息化管理。目前,通过几十个摄像探头,管理人员在办公室就能监控隧道内挖掘现场的一举一动。同时,指挥部和电信公司合作,将手机信号一直引伸到隧道挖掘的最深处“掌子面”,能让施工人员及时和外界联系。
这些及时反馈信息的信息化管理极大地改进和优化了施工,确保了工程施工的安全、优质和快速。今年1月29日,该工程服务隧道打钻时,钻爆手感觉钎子钻进2米后突进,拔出钎子后出现涌水涌砂,他及时用手机将情况上报,项目部根据录像监控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避免了一次隧道大塌方事故的发生。
上海隧桥工程开发了“上海长江隧桥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建成一个以建设单位项目管理为核心、各参建单位协同合作、满足长江隧桥工程建设全过程、全方位管理需要的集成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工程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施工管理、设备管理等数据能与工程建设保持同步,及时反映工程建设动态信息,也为运行养护提供了资料准备。
舟山连岛工程等也结合各自的工程特点,围绕技术难题,进行了多项科技创新,使工程实体外观质量良好、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总体受控。
对“一锤子的控制”仍需加强
记者在随行中采访了解到,3省交通主管部门、各业主以及绝大多数的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在工作中都高度重视质量与安全生产工作,这几个项目质量与安全总体上都比较好,已建成的路基、路面、桥梁等项目质量总体上平稳,上海长江隧桥、浙江舟山连岛工程、厦门翔安隧道等大项目更是堪称精品。但也有个别标段欠缺火候,这次督察的某高速公路一个标段未设置路堤临时排水设施,导致边坡冲刷严重;某弃土场防护不到位,导致已完成的支挡砌体附近受水冲刷严重;某个隧道衬砌立模不够仔细,出现漏浆、局部蜂窝现象……
周海涛在几个交流反馈会上都强调,各业主、施工单位一定要注重对“一锤子”的控制,注意细节、强化精细化管理。
李彦武认为,“万丈高楼平地起,百年伟业细节赢”,在当前的公路建设投资、技术、材料、设备水平、施工工艺等条件下,最缺的不是睿智聪慧的设计大师,而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不是解决疑难杂症的科技攻关,而是从基础一点点做起的耐心;不是各类管理规章制度,而是规章条款不折不扣的执行。只有在精细化管理理念、精细化管理模式的指导下,在设计理论、工程材料、工艺控制、施工管理等方面全程实施精细化管理,才能修建成一件件工程界的“样板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