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之交的塞上绿洲更加郁郁葱葱。6月1日至2日,山西省委副书记、省长于幼军深入基层联系点―――右玉县进行调研。他强调,要在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思想的指导下,大力弘扬右玉人民几十年不懈植树体现出的良好精神风貌,激发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动力,按照省委、省政府“作风建设年、狠抓落实年、项目攻坚年”的要求,加强作风建设,狠抓工作落实,以项目建设为龙头带动县域经济发展、以发展现代农业和促进农民增收为重点推进“三农”工作、以巩固深化造林绿化成果为重点促进生态环境建设,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建设富美和谐新右玉,走出一条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良好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道路。
两天来,于幼军下乡村、访农户、进企业,实地察看了右玉县一批“两区”开发和招商引资项目、新农村试点村和贫困村,以及生态建设、旅游开发项目和畜牧业基地,与县、乡、村和企业负责人、农民广泛交谈并与市县负责人、基层干部和农民代表进行座谈,直接向农民了解生产、生活基本情况,全面了解联系点的建设发展情况,掌握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举措的落实和推进情况,与基层同志面对面商研理清发展思路,制订操作层面的对策措施,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突出困难和问题,指导推动联系点的县域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于幼军十分关心“两区”开发项目和招商引资项目的落实情况,他在中大科技亚麻酸项目、六味斋杂粮生产线、图元公司冻干食品项目、泉鑫公司单晶莫来石项目、汇源沙棘饮料项目和杀虎口旅游开发项目调研时一边看,一边了解项目情况、发展规划和推进思路,并向企业负责人询问项目建设中面临的障碍和困难。当他了解到右玉县列入“两区”开发的10个项目中,有6个已完成一期工程投产运营,1个项目已建成本月投产,1个项目将在年内开工建设,去年沪、港招商和中博会签约的9个项目中7个已开工建设或建成投产时,非常高兴。他强调,要坚定不移地把项目建设作为重中之重的任务,心无旁骛、聚精会神抓落实,以此为龙头带动县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主动做好服务和支持工作,继续抓好“两区”开发和招商引资已签约项目的落实工作,确保项目尽快建成、达产达效。同时,继续开发项目,请进来、走出去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抓好前期对接,精心组织项目参加“珠洽会”等大型招商洽谈活动,确保更多更好的项目签约,为县域经济发展增添动力。要突出自身特点,发挥比较优势,更多地开发一批符合国家和省政策规划、弥补地区发展之短的项目,重点放在农畜产品加工、材料工业、生态旅游等方面。他指出,项目建设中切实把握好经济与生态环保的关系、当代人发展和后代人利益的关系,十分珍惜和保护多年生态建设的成果,新上工业项目必须注意科学选址和严格环保设施“三同时”、确保环保排放达标,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
于幼军在右玉县新城镇东街村和威远镇威东村两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调研时,肯定两村都按照国家和省新农村建设的要求,重点解决了发展生产、促进农民增收、解决移民生计等问题,“四化四改”初见成效,村庄绿化成效突出。
他叮嘱基层干部,要全面正确把握新农村建设的丰富内涵和实质,把发展现代农业和促进农民增收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要实施好兴水战略各项工作,促进中低产田生产能力改造,大力发展农牧业产业化体系和服务体系,加快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的规模化、组织化和市场化程度。探索创新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实现方式和体制机制,千方百计增加村集体收入,增强村集体为农民服务的实力,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把沼气建设作为重要抓手,通过大面积推广沼气带动农村改厨、改厕、改圈,并因地制宜做好利用太阳能的工作,引导农民过上富裕、文明的新生活。
右玉县是国家级贫困县,脱贫致富的任务相当艰巨。于幼军走入贫困村―――刘振抚村两户村民家中,详细了解农民生产、生活情况,在炕头与农民一起细细算账,共谋脱贫致富良策。他指出,促进农民增收是党和政府加强“三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集中人财物力,千方百计帮助农民增收,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通过科学规划、扎实推进,因地制宜培育发展一批农业产业化加工龙头企业,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千家万户发展种养业,解决农民种养过程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延伸农产品产业链条,增加附加值,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有效带动农民增收。他还结合右玉实际,梳理提出了引导农民种植马铃薯、胡麻、杂粮、沙棘和养殖羊、牛来覆盖全县所有农户的几条脱贫致富现实渠道,要求右玉县做好规划和发动组织工作,形成促进农民增收的具体方案和对策措施,促进全县农民稳定增收。
右玉五十年来坚持不懈植树造林,今年又进一步加大了造林绿化力度,已种植各类苗木400万株,走在了全省前列。于幼军要求右玉认真总结多年来行之有效的绿化经验,进一步巩固和深化造林绿化成果,加强和完善县城绿化、村庄绿化和厂矿绿化等薄弱环节,加强树木管护工作,提高树木成活率和保有率,以生态建设的良好成效争创全国植树造林的标兵。(记者康梅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