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5日是第36个世界环境日。国家环保总局确定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污染减排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这一主题,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环境保护方针政策的具体体现,是新时期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为子孙后代应尽的神圣义务和责任。
四川地处长江上游,与黄河源头接壤,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主体,生态地位十分重要。近些年来,我们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发展为要、环境优先”的原则,大力整治工业污染源、城市污染源、农村污染源,强化饮用水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基本遏制了生态环境恶化的势头,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治理,环境质量逐步改善,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但是,当前我省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阶段,消费规模不断扩大,能源资源消耗强度高,排污总量居高不下,环境形势不容乐观。全省每年污水排放量22.8亿吨,已超过环境容量的60%,在重点监测的五大流域中,30%的断面水质在Ⅳ类以下。
省第九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建设天蓝地绿、山清水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天府。加强治污减排是建设绿色天府的题中应有之义,是三大约束性指标中的一项重要指标。全省上下必须认真贯彻落实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充分认识加强环境保护和污染减排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坚决完成污染减排任务,以实际行动纪念世界环境日,坚持不懈地推进生态省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一要强力推行战略环评。按照国家环保法律法规和省政府《关于大力推进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意见》,抓好省、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组织编制的综合规划、区域规划、流域规划、专项规划的规划环评,严格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和“三同时”管理,从源头上把好关口,做到不欠新账。
二要推进重点领域治污减排。大力实施生态环境保护惠民行动,强化工业、城市、农村三大污染源整治,进一步加强岷江、沱江、嘉陵江流域污染治理。坚持挂牌整治,今年完成200家工业企业和50家畜禽养殖场的限期整治。对已建成的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实行挂牌监管,确保正常运行。加强城乡饮用水源保护区的监管,取缔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排污口。推进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全省县级以上城市必须建成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积极开展创模工作,加快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
三要加快治污减排技术开发与推广。优化治污减排技术创新与转化的政策环境,搭建治污减排技术服务平台,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治污减排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体系。组织实施治污减排科技开发专项,争取一批治污减排重点项目,开发一批治污减排关键和共性技术,转化一批治污减排科技成果,加大治污减排技术改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搞好循环经济试点,全面推行清洁生产。
四要严格环境执法监管。认真执行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每年下达排污总量控制计划,凡污染物排放超总量和不执行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的地区,一律不安排污染治理项目、能力建设项目、技术改造项目的补助资金,不发放贷款。严格执行排污许可制度,禁止无证和超量排污。严格环境监测制度,排污企业必须按规定安装污染物排放自动在线监测监控系统,并与省、市(州)、县(市、区)环境保护部门联网。
五要严格落实目标责任制。把治污减排纳入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每半年公布一次各地和主要行业的污染减排情况,每季度公布一次全省及各市(州)环境质量状况。建立污染减排问责制,对行动迟缓、工作不力、效果不好的单位和个人,要严肃追究责任。要加强污染减排宣传教育,积极倡导节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个人自觉、家庭参与、社会共建的良好生态环境保护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