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已经进入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加快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重大历史机遇。大学教育怎样贴近时代,贴近社会,把握历史脉络,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要、推动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以“历史机遇与大学生的责任”为主题的第七次“天津市大学生现代经济与社会发展季谈会”昨天下午在南开大学举行,市长戴相龙出席季谈会并与大学生座谈。市委常委、市委教卫工委书记陈超英,副市长张俊芳,市政府秘书长何荣林和南开大学校长饶子和参加座谈。
季谈会气氛十分热烈。市领导、专家学者和来自本市各高校的青年学子,围绕贯彻落实市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围绕抓住历史机遇,明确社会责任,实现天津又好又快发展进行了深入讨论。
戴相龙在季谈会开题致辞中说,天津市大学生现代经济与社会发展季谈会已成功举办了6次,始终着眼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引导大学生围绕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实现区域经济振兴等重大课题进行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探讨和研究,在校园、在社会引起积极反响,取得很好的效果。他希望一定要把大学生季谈会办下去,越办越好。要坚持做到“三自”,即大学生自己选题、自己研究、自己管理;要做到“四早”,即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让大学生早知道、早参与,早成才、早立业。
戴相龙指出,推进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世纪、新阶段着眼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利于提升京津冀环渤海地区的竞争力、更好参与全球化,有利于协调区域经济发展,有利于探索区域发展新模式,是实现天津城市定位,把天津建成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生态城市的需要。在新的形势下,面临着重大历史机遇,当代大学生要学会用全球的眼光、战略的眼光、历史的眼光看问题,进行系统宏观的考察,要结合实践深入研究问题。此外,要注重掌握专业技能,提高道德素质,更好地肩负起历史责任,实现远大的抱负和理想。
季谈会上,大学生们理论联系实际,就滨海新区开发开放、金融改革创新、大学生就业、“三农问题”、文化产业发展等发表各自观点,展开热烈讨论,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记者 汪伟 武志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