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 者:进一步做好中国的民族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我们首先应当如何观察和研究当代中国的民族问题?
李德洙:概括地讲,就是运用“三个眼光”,即世界的宽广眼光、历史的深远眼光、全局的战略眼光来观察和研究。
当今世界,有两个非常复杂、非常敏感、非常突出的热点和难点,这就是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前两年有关部门做过统计,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全球共发生332起比较大的纠纷、冲突和战争,其中因民族原因引发的就有278起,占总数的83.73%。事实表明:民族问题始终是国际政治斗争中的一个焦点,民族矛盾始终是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因素,民族冲突始终是世界动荡不安的突出表现。归结起来,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民族问题都是深刻影响人类历史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
记 者:民族问题有其特殊性。应从哪些方面把握它的特点?
李德洙:民族问题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五性,即普遍性、长期性、复杂性、国际性和重要性。
民族问题的普遍性。从全球来看,当今世界是一个多民族的世界,大约有2500多个民族共同生活在我们这个星球上;从一国内部来看,绝大多数国家都是多民族国家,2500多个民族分布在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民族问题的普遍性主要是指:民族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国际关系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既有横的联系,又有纵的联系,纵横交错、相互渗透;民族问题广泛地存在于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存在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民族问题的长期性。主要是指,解决民族问题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通过强制同化,包括暴力或行政手段,不可能使一个民族消亡,只能使民族问题更尖锐;通过人为地搞跨越,企图毕其功于一役,完成民族融合的过程,同样违背了规律,不可能解决好民族问题;要让各民族有充分的发展,才能有自觉的融合,在此基础上才有自然的消亡。
民族问题的复杂性。这主要表现为“八个交织”: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历史问题与现实问题,政治问题与社会问题,国际问题与国内问题,物质贫困与精神贫困,优秀的传统文化与落后的生活方式,合法的民族宗教活动与非法的民族宗教活动,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等等交织在一起,非常复杂。
民族问题的国际性。主要包括两层含义:民族问题成为世界上多民族国家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民族问题往往超出一国的范围而对国际关系产生影响。
需要强调的是,民族问题的国际性不等于民族问题的国际化。民族问题的国际化,是指一国内部的民族问题受到外部势力的干预或参与,成为西方国家实施西化、分化的一种手段。
民族问题的重要性。对于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来说,民族问题的重要性体现在“六个关系到”:关系到国家主权,关系到领土完整,关系到社会稳定,关系到边疆巩固,关系到经济发展,关系到国内各民族的团结。
记 者:现阶段我国民族问题的主要表现是什么,解决的途径又是什么?
李德洙:现阶段,突出而集中地表现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迫切要求加快经济社会发展。解决中国的民族问题,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坚持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解决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前进道路中的问题,这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党和国家民族工作的一条重要经验。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的,发展是解决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一切困难和问题的关键。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是各族群众的迫切要求,也是现阶段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
记 者: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哪些问题比较突出?
李德洙:这几年,我们对以下几个问题考虑较多,中央也非常重视。
民族地区发展差距问题。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差距大。2005年,民族地区(五个自治区及云、贵、青)八省区人均GDP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只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70%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只占全国的10%左右。二是民族地区城乡差距大。2005年,民族地区城乡收入之比为3.68,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4.3%。在全国城乡差距超过国际公认的3.1社会稳定警戒线的11个省区中,民族8省区就占了7个,只有内蒙古除外,其中,西藏、云南、贵州居全国前三位。如果这种发展差距长期存在,势必会使民族地区的各族干部群众心理不平衡,影响民族关系的健康和谐发展。
特困问题。当前,一些民族地区贫困问题仍然非常严重。特别是,约有20个民族,390万人口,分布在77个民族县,贫困问题突出,我们称为特困少数民族地区。主要有三个特点:
一是,集中在西南石山地区、青藏高原地区、边远山区、西部边境地区和西北干旱荒漠区。自然条件恶劣,“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
二是,贫困面大,贫困发生率高,贫困程度深。绝对贫困发生率高达23.9%,远远超出全国的3.1%,也远远超出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的8.8%。而且,大多呈整体贫困状态。
三是,社会发育程度低,劳动力素质普遍低下,自我发展能力弱。
为了解决少数民族特困问题,我们提出要把特困少数民族聚居的村优先纳入国家扶贫开发整村推进计划,作为扶贫开发的重中之重。
人口较少民族发展问题。在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有22个民族人口在10万以下,分布在10个省区的86个县、640个行政村,总计63万人,占我国总人口的万分之五,统称人口较少民族。
解放前,22个人口较少民族还有相当一部分处在原始公社末期、奴隶制或封建领主制阶段。新中国成立后,这些民族跨越了几个社会发展阶段,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实现了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飞跃。但是,总体上讲,这些民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比较落后,发展中面临特殊的困难和问题。
边境发展问题。边境地区在我国是一个极为特殊的区域。主要表现在:
第一,边境地区是一个历史上中央政府采取特殊政策治理的地区。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始终保持强烈的政治认同,中国始终维系一脉相承的大一统局面,都与历代中央政府因地制宜、因俗而治,实行特殊的边疆政策密不可分。
第二,边境地区是一个以少数民族为主聚居的地区。我国2.2万公里陆地边界线中1.9万公里在民族自治地方,135个边境县中107个是民族自治地方,边境地区2200万人口中近一半是少数民族。此外,55个少数民族中有30来个民族与历史上国外同一民族相邻而居,其中有8个在境外建有独立的民族国家,有4个在邻国建有以该民族为主体的行政区。
第三,边境地区是一个为国家作出牺牲和贡献最大的地区。长期以来,边疆各族人民为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巨大贡献。
第四,边境地区是一个发展条件较差、面临困难较多的地区。历代封建王朝只关心政治边防、军事边防,而很少关心发展边疆经济。直到解放初期,一些边疆少数民族甚至还处在原始公社或奴隶制阶段,经济社会形态落后,发育程度极为低下。新中国成立后,又长期处于战争第一线,国家投入少,历史“欠账”多,发展基础差。至今仍有国家或省扶贫工作重点县74个,占边境县总数的55%。在529个与邻国接壤的边境一线乡镇中,仍有绝对贫困人口110万人。
第五,边境地区是一个多种势力较量最激烈、维护稳定任务最重的地区。西方列强和敌对势力往往把边境地区作为肢解、分裂我国的突破口。近些年来,又出现了暴力恐怖、宗教渗透,以及毒品、走私、贩枪等非传统安全因素。目前,一些邻国又实行了针对性很强的边境优惠政策,同我展开竞争角逐。
边境地区的特殊性,决定了加快边境发展的特殊重要意义。我觉得,我们讲建设边疆,必须包括政治边疆、军事边疆、经济边疆、文化边疆,只有四个边疆合起来,才是真正的铜墙铁壁。
记 者:您谈到的这些问题,都很重大,彻底解决一时还有困难,应当如何面对它呢?
李德洙:重视这些问题,也就是重视差距、重视差异、重视特点。实践表明,有差距,就要有政策;有差异,就要有政策;有特点,就要有政策。这样才能增强政策的针对性,才能实现加快发展,协调发展。
另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像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所垂范的那样,对各民族群众充满深情。我深切地感到,无论是做民族工作的干部,还是在民族地区工作的干部,一定要有深厚的感情。对少数民族要有感情,对民族地区要有感情,对民族工作要有感情。有感情,才能有行动,才能有作为;动感情,才能动脑筋,才能动真格。
记 者: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要着力做好哪些工作?
李德洙:当前,要结合实际,突出搞好三个方面的宣传教育。
加强对各级干部进行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宣传教育。不仅要教育群众,更要教育干部;不仅要教育一般干部,更要教育领导干部。
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各族青少年的教育。对小学生,要加强民族基本知识的宣传教育;对中学生,要加强民族政策基本知识的宣传教育;对大学生,要加强民族理论基本知识的宣传教育。
加强对全社会的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营造人人关心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良好社会氛围,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
记 者:做好民族工作,从长远来看,要大力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这方面的情况现在怎么样?
李德洙:当前,我国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还存在政治型干部多、经济型干部少;文化型干部多、科技型干部少;行政型干部多、管理型干部少的问题。
2005年,中组部、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召开座谈会,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方针、要求和政策措施,提出了必须做到两个坚持,一是,坚持扩大数量、改善结构、提高素质;二是,坚持充分信任、大胆提拔、放手使用。经过努力,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就会呈现新的面貌。
记 者:您长期从事民族工作,对此感情很深,感受很多,那么,最大的体会是什么?
李德洙:结合几十年民族工作的实践来看,我认为,进一步做好民族工作,就要大力继承和弘扬党在民族工作上的三大优良传统。第一,高度重视。这句话体现的是思想认识问题。
第二,实事求是。这句话体现的是思想路线问题。
第三,博大胸怀。这句话体现的是思想境界问题。
我们常说,我们国家的民族工作有三个最好:一是民族理论研究得最好;二是民族政策制定得最好;三是民族关系处理得最好。为什么有三个最好呢?从根本上讲是我们党在处理民族工作中形成了这三大优良传统。可以说,这三大优良传统是我们党在处理民族问题上的活的灵魂。(学习时报 记者陈国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