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告
2007年 第43号
关于禁止全氯氟烃(CFCs)物质生产的公告
为履行《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和《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伦敦修正案),保护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和《中国消耗臭氧层物质逐步淘汰国家方案(修订稿)》的有关规定,按照我国政府与联合国多边基金执委会签署的《中国化工行业全氯氟烃生产整体淘汰计划》和《中国全氯氟烃和哈龙加速淘汰计划》的有关要求,现就全氯氟烃物质(CFCs)生产的淘汰管理工作公告如下:
一、自2007年7月1日起,任何企业不得生产除药用吸入式气雾剂用途、原料和豁免用途以外的全氯氟烃(CFCs)物质,禁止生产的全氯氟烃物质名录见附件。各相关企业应于2007年8月15日前拆除附件所列全氯氟烃物质的生产装置。
二、凡生产药用吸入式气雾剂用途、原料和豁免用途的全氯氟烃(CFCs)物质的,生产企业必须向国家环保总局申请,经批准后才能生产。
三、各有关部门要积极督促和协助企业认真执行上述规定,切实做好全氯氟烃物质的淘汰工作。对违反上述规定的企业,由地方环保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依法处罚。
特此公告。
附件:禁止生产的全氯氟烃(CFCs)物质名录
二○○七年六月二十一日
附件:
禁止生产的全氯氟烃(CFCs)物质名录
类 别
|
物质代码
|
化学式
|
化学名称
|
消耗臭氧潜能值(ODP值)
|
第一类 全氯氟烃(又称氯氟化碳,英文缩写CFCs)
|
CFC-11
|
CFCl3
|
三氯一氟甲烷
|
1
|
CFC-12
|
CF2Cl2
|
二氯二氟甲烷
|
1
|
CFC-13
|
CF3Cl
|
一氯三氟甲烷
|
1
|
CFC-113
|
C2F3Cl3
|
三氯三氟乙烷
|
0.8
|
CFC-114
|
C2F4Cl2
|
二氯四氟乙烷
|
1
|
CFC-115
|
C2F5Cl
|
一氯五氟乙烷
|
0.6
|
CFC-111
|
C2FCl5
|
五氯一氟乙烷
|
1
|
CFC-112
|
C2F2Cl4
|
四氯二氟乙烷
|
1
|
CFC-211
|
C3FCl7
|
七氯一氟丙烷
|
1
|
CFC-212
|
C3F2Cl6
|
六氯二氟丙烷
|
1
|
CFC-213
|
C3F3Cl5
|
五氯三氟丙烷
|
1
|
CFC-214
|
C3F4Cl4
|
四氯四氟丙烷
|
1
|
CFC-215
|
C3F5Cl3
|
三氯五氟丙烷
|
1
|
CFC-216
|
C3F6Cl2
|
二氯六氟丙烷
|
1
|
CFC-217
|
C3F7Cl
|
一氯七氟丙烷
|
1
|

氯氟烃类家电7月起禁止生产 9月禁止销售进出口
为履行《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和《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伦敦修正案),保护环境,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根据《国务院关于发布实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的决定》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以及《中国消耗臭氧层物质逐步淘汰国家方案(修订稿)》的有关规定,现就以氯氟烃(CFCs)物质为制冷剂、发泡剂的家用电器产品的生产、销售、进出口管理工作公告如下:
一、自2007年7月1日起,任何企业不得生产以氯氟烃(CFCs)为制冷剂、发泡剂的家用电器产品,不得在家用电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使用氯氟烃作为清洗剂。
二、自2007年9月1日起,任何企业(包括生产企业以及经销商和零售商在内的所有流通企业)不得销售以氯氟烃为制冷剂、发泡剂的家用电器产品。
三、从2007年9月1日起,禁止进口、出口以氯氟烃物质为制冷剂、发泡剂的家用电器产品和以氯氟烃为制冷工质的家用电器产品用压缩机。

资料图片:2007年6月4日上午10时,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介绍中国政府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有关情况,阐述基本立场,并答记者问。图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回答记者提问。(中国政府网 陈竞超 摄)
应对气候变暖 少排温室气体:中国努力兑现承诺
新华社北京6月4日电(记者 顾瑞珍)气候变暖正成为全球共同关心的话题。我国正同世界各国一道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统筹考虑节能和污染物减排的各项措施,为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努力兑现承诺。
温室气体以吸收地球对外放出的长波辐射,重新向地表放出红外辐射而得名。随着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不断增加,地球表面的温室效应不断增强,造成全球气温升高。
专家介绍我国卤代温室气体监测最新情况
6月1日,专家总结5月份重大气象事件并展望未来天气气候,介绍我国卤代温室气体减排已取得显著成效等情况,并答记者问。
中国气象局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周凌睎:大家好,我今天要介绍几个主要内容,一个是相关背景,目前我们最关注全球变暖还有臭氧层情况以及中国气象局监测能力,还有二氧化碳、甲烷分析结果,卤代分析结果以及我们面临的挑战。近几十年全球的气侯,经历着从来没有的温室气体变化,引发洪涝等灾害频发,这已经确认是由大量的排放污染气体引发。
近几十年来二氧化碳浓度急剧上升,甲烷也是大量排放到大气的几种最主要的温室气体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