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自治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厅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广西各级相关部门从制度建设入手,努力建立解决农民工问题的长效机制,在就业服务培训、治理工资拖欠、加强劳动监察、强化安全培训、医疗工伤保险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
——就业服务帮助进城求职。今年广西县级以上劳动力市场对农民工全面开放,为农民工提供免费职业介绍、技能培训、信息咨询服务,带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质量和数量的提高。据统计,今年1-3月,全区共培训农民工12.39万人,完成任务数的30.96%;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增人数19.3万人,完成任务数的32.17%。此外,上半年全区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和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加强对进城农民工就业服务,组织面向农民工的免费专场招聘会428场,免费提供职业介绍服务52.4万人次,组织劳务输出18.97万人。
——工资保障金从源头上防拖欠。截止上半年,广西县级以上已全部建立了建筑行业农民工工资保障金制度。今年2月,广西印发了《关于建立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的通知》,将工资保障金制度推广到水利行业,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水利建设工程款支付。据了解,在今年内,广西将在交通、电力、铁路等行业建立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做到标本兼治,进一步建立健全预防和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长效机制。
——劳动监察保护合法权益。广西各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共同签署了《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互动承诺书》,在全国率先建立了执法互动机制。一个覆盖全区范围、上下左右互动、部门之间联动的执法网络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形成了打击劳动保障违法行为的社会合力和系统效力。据统计,今年一季度,通过劳动保障监察,全区共立案处理克扣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1075件,涉及农民工人数3.67万人,涉及农民工工资金额1.51亿元;通过监察执法手段,追发农民工工资等待遇1.43万元,追欠比例为94.7%。
——安全培训增强自我保护。今年广西加强了对高危行业(企业)农民工的安全生产培训工作,提高农民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建立农民工安全生产培训考核制度,把农民工安全生产培训情况纳入安全生产日常监察的重要内容,将高危企业安全生产培训情况与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年审制度结合起来,对不按要求开展农民工安全培训的,一律不得颁证和审核,并不定期组织对高危行业农民工安全生产培训情况的专项检查。
——医疗保险解决后顾之忧。今年以来,广西各级劳动保障部门以农民工比较集中的加工制造业、建筑业、采掘业和服务业等行业为重点,以与城镇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农民工为重点,开展农民工医疗保险专项扩面行动。
目前广西已有46个统筹地区出台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办法,通过简化参保手续、简化办事程序,优化服务质量,改善服务环境,吸引灵活人员参加医疗保险,推动扩面。到4月底全区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已突破10.65万人。
——城市落户消除城乡分割。农民工在城市落户取得新进展,上半年广西继续贯彻落实自治区关于改革户籍管理制度实施办法,逐步建立全区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据悉,目前全区已有桂林、玉林、贵港、北海、防城港、河池、百色等7市取消了城乡分割的农业和非农业二元户口登记制度。对长期在城镇就业和居住的农民工落户城镇的户籍问题正在逐步地、有条件地解决,目前,已有2.1万人解决落户城镇的户籍问题。 (周红梅 王天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