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交通部党组成员、驻部纪检组组长杨利民一行赴江苏考察农村公路。记者在跟随考察组采访时,无论是在地处苏北的宿迁,还是在地处苏南的南京,都听到当地干部、群众对农村公路建设发自肺腑的赞叹。
考察结束后,杨利民对江苏农村公路廉政建设以及农村公路在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给予了高度评价:要完成惠及十几亿群众的农村公路建设工程,必须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江苏在实践中创造了纪检监察巡查制,又通过实践不断地对其进行创新与发展。事实证明,这一创新经验不但经得起实践检验,而且在人民群众中得到了普遍认可,深得民心,真正实现了“实践检验,群众满意”,让群众走上了一条条干净、廉洁的五彩路。相信通过不断总结与完善,农村公路建设纪检监察巡查制终会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巡查制。
廉政监督不留死角
青翠欲滴的意杨林把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众兴镇装扮得充满诗情画意。一条平整的水泥路穿过意杨林通往村庄,小汽车、小货车、小型面包车、三轮车不时从村路上驶过。路碑上刻着“青年路”,几行小字写着项目里程、施工单位、项目经理、建设单位、责任人、开竣工时间等内容。
记者注意到,路两侧的养猪场、养鸡场、养兔场一家连着一家。泗阳县县长赵深告诉记者:“别看这路只有区区9.2公里,但从东向西与7条道路相连,不但使沿线5个村1万多名群众的出行问题得到了解决,还使道路两侧的养殖业飞速发展起来。目前沿线已有养猪大户8个、养鸡大户5个、养兔大户11个,年收入可达千万元。”
“当我们对全面展开的农村公路建设感到难以监管到位的时候,江苏省监察厅、交通厅创造性地提出农村公路建设纪检监察巡查制。实践证明,这项制度对保障宿迁农村公路建设的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宿迁市委副书记、市纪委书记沈成告诉记者。
在宿迁市农村公路建设纪检监察巡查办公室,记者注意到纪检监察巡查领导小组中有两位组长、两位办公室主任,还有两个常设办公室。宿迁市交通局纪委书记郑斯萍向记者解释:“为了形成农村公路建设齐抓共管、上下联动的长效机制,宿迁市农村公路建设纪检监察领导小组组长由市纪委书记、市交通局局长共同担任,副组长则由财政局、审计局、发改委、农工办等相关部门分管领导担任,市监察局分管领导、市交通局纪委书记还同时兼任办公室主任,巡查办公室则分别设在市纪委执法检查室和市农路办。”
为确保对农村公路建设的监督不留死角,宿迁市还实行三级联动,市、县(区)、乡(镇)均设立纪检监察巡查员,并聘请了近千名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老干部、老党员、老专业技术人员和群众代表组成的廉政监督员,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三级监督网络。
防腐机制滴水不漏
在构建好组织平台的基础上,宿迁市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纪检监察巡查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着力从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内控机制、保障机制和奖惩机制等方面出发,在农村公路建设计划、招投标、资金使用、工程质量等重要方面和关键环节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
在宿迁市泗阳县众兴镇交通局,记者看到一本厚厚的“青年路竣工验收资料”,从该路的施工、监理单位名称到项目经理、质检人员姓名,从公路宽度、厚度到混凝土配合比,从路基铺设程序到路面保养方法,从资金使用名目到资金报销手续,所有内容一应俱全。记者翻看了巡查记录簿,上面记载了义务监督员们每次查看道路施工进展情况的详细记录:“存在42.5级标识水泥袋混装了32.5级水泥的偷工减料问题,责令立即将不合格水泥清除出场,并将施工队伍清理出建设市场”、“施工进度太快,应放缓”……监督员们提出的一项项整改意见均得到了落实。
据了解,宿迁在农村公路建设中还推行签订“三项责任状”,即政府层层签订农村公路建设目标责任状、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纪检监察巡查领导小组则层层签订纪检监察巡查工作责任状,将农村公路的廉政建设责任和廉政管理责任分解到每个责任单位和责任人。
“2006年以来,我市取消了不具备资质的投标企业32家,下发整改通知书700多份,通报批评108次,清理不合格材料6000余吨。与此同时,我们还结合农村公路纪检监察巡查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先后对30余名乡镇干部在农村公路建设中的失职行为进行了责任追究,充分发挥了典型案件的警示教育作用,促进了农村公路建设领域的党风廉政建设。”宿迁市委副书记、市纪委书记沈成深有感触地说。
廉情监察如影随形
在今年5月刚开工的泗阳县众裴路的施工现场,记者看到,不时有村民来到路旁的工程廉情公示牌前了解最新的施工进展情况和资金使用信息。在泗阳县高渡镇,由老党员、人大代表、群众代表、离退休干部代表组成的四人监理小组,更是寸步不离地全程跟踪监督施工质量。
已经做了近三年监督员的泗阳县高度镇村民赵如胜谈起自己的工作充满自豪。“有一次,我们在检查中发现水泥路的摊铺厚度离标准差了两厘米,我们就对施工单位进行了罚款,并限期整改。在对公路质量进行全程跟踪监督的同时,我们还竭力确保公路建设的每一分钱都能管理好、运用好。就拿前不久刚建成的一条4.7公里的水泥路来说吧,由于工程款筹不上来,我们这些监督员就带头捐款,在我们的带动下,群众也积极响应,仅4天就捐了10.8万元,6天就完成了项目前期准备工作。”
为了把廉情监察贯穿于公路建设的全过程,宿迁市交通部门还制定了施工、监理、安全、廉政“四合同”制度,公开项目实施方案、招标投标、项目基本情况、建设资金使用和管理、工程建设情况的“五公开”制度,推行了廉政告知制、责任追究制等一系列廉情工作制度,在公开的内容上坚持“群众想了解什么,就公开什么”。
此外,通过重点巡查和专项巡查把住招标投标关、资金拨付关、变更设计关、技术指导关、质量验收关等关键环节,通过经常不断地巡查、全面拉网式巡查,掌握全面的建设动态和整体受控状况。2005年以来,宿迁对农村公路建设组织全面检查4次、专项检查12次,共审查项目1444个,公路里程达4939公里,做到了“关键环节深入查,建设项目个个查,建成道路条条查”。近千名义务监督员尽职守则,无数群众积极参与监督,在农村公路建设一线建立起了强大的纪检监察巡查网络。
据悉,截至2006年年底,江苏全省100%的乡镇、99.7%的建制村通上了水泥路,直接受惠农民群众近4000万。江苏省交通厅党组成员、驻厅纪检组组长陈以琳说:“依据农村公路建设实际精心设计的纪检监察巡查制,充分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监督的积极性,确保了农村公路建设质量优良、资金安全、干部廉洁、群众利益不受损害,把农村公路真正建成了农民兄弟满意的惠民路。”